武汉市冬季大雪分析预报

被引:11
作者
徐双柱
王平
高琦
机构
[1] 武汉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大雪; 天气系统; 数值预报产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7.6 [降水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1951—2005年冬季发生在武汉市的大雪过程,结果表明:武汉市冬季出现积雪深度大于5 cm的天气事件的概率大约为每年2 d,主要发生在1月,其次是2月;大气层结条件是产生降雪的关键,地面冷空气、中低层江南西南急流和中层西风带低槽是决定武汉市冬季大雪的3个主要天气系统,中低层江南西南急流的位置和强弱决定武汉市大雪的强度,地面冷空气的路径和强度决定武汉市的降温幅度;欧洲数值天气预报(EC)表现为:700hPa在25~30°N江南有≥16 m/s的西南低空急流,500 hPa明显东高西低,武汉与成都的高度差达到5 dagpm以上,850 hPa武汉站温度在0℃以下,700~850 hPa之间有逆温存在,地面上从蒙古或华北有1 045 hPa以上的冷高压,并且武汉站气压值有明显上升,达到1 025 hPa左右时,武汉市会出现大雪天气。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湖北省冬季大雪成因分析与预报方法研究 [J].
徐双柱 ;
王晓玲 ;
王平 ;
涂诗玉 .
暴雨灾害, 2009, 28 (04) :333-338
[2]   连云港市冬季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J].
班欣 ;
范从勇 ;
朱敏华 ;
祁欣 ;
任曙霞 .
气象科学, 2009, 29 (05) :700-704
[3]   2006年江苏两次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J].
尹东屏 ;
张备 ;
刘梅 ;
濮梅娟 ;
韩桂荣 .
气象科学, 2009, 29 (03) :398-402
[4]   2005年山东半岛连续三次冷流暴雪过程的分析 [J].
崔宜少 ;
张丰启 ;
李建华 ;
王琛岩 .
气象科学, 2008, (04) :395-401
[5]   2003年春季江淮一次暴雪过程的模拟研究 [J].
杨柳 ;
苗春生 ;
寿绍文 ;
黎中菊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3) :379-384
[6]   2004年末黄淮暴雪的特点分析和数值模拟 [J].
王东勇 ;
刘勇 ;
周昆 .
气象, 2006, (01) :30-35
[7]   我国东北地区暴雪形成机理的个例研究 [J].
胡中明 ;
周伟灿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5) :105-110
[8]   武汉市盛夏气温预报 [J].
徐双柱 ;
谌伟 ;
毛以伟 .
气象科学, 2005, (04) :4419-4425
[9]   北京连续降雪过程分析 [J].
王迎春 ;
钱婷婷 ;
郑永光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1) :58-65
[10]   南方大雪预报温度条件浅析 [J].
朱红 ;
黄玲琳 .
浙江气象科技, 2003, (01) :27-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