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足迹家族和行星边界的主要国家环境可持续性多维评价

被引:18
作者
方恺
机构
[1] 荷兰莱顿大学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
环境可持续性; 足迹家族; 行星边界; 整合; 环境赤字(盈余); 多维;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4.11.016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足迹家族和行星边界都是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新近出现的热点概念。系统回顾了足迹家族和行星边界的概念缘起,首次提出了基于足迹家族和行星边界的环境可持续性概念及其评价框架。其中,足迹家族定义为:人类在自然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排放过程中占用的地球生态系统的再生和消纳能力;行星边界定义为:可供人类安全占用的地球生态系统的最大再生和消纳能力。由此,将环境可持续性定量描述为人类环境足迹小于或等于对应行星边界的情形,反之则为环境不可持续性。分析了该环境可持续性概念的6项基本特征:系统性、选择性、交互性、不确定性、尺度依赖性、赤字可权衡性。在此基础上,以全球30个主要国家为例,对提出的足迹家族-行星边界整合框架进行了实证应用。从与人类社会关系重大的环境问题入手,对各国在气候变化(碳排放)、水资源利用和土地利用3方面的环境可持续性进行了多维测度。结果显示:22国的碳排放呈现不可持续性,人均碳赤字最高为美国的26.1 t·a-1(以CO2当量计);17国的水资源利用呈现不可持续性,人均水赤字最高为西班牙的1 497.8 m3·a-1;15国的土地利用呈现不可持续性,人均土地赤字最高为荷兰的2.3 hm2·a-1。研究表明,碳排放的可持续性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的贡献明显大于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利用和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则更多地受各国人均资源禀赋制约。本研究对科学量化和比较不同国家的环境可持续性具有参考价值,该评价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环境问题或国家以下尺度的核算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868 / 18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什么是可持续性科学?[J]. 邬建国,郭晓川,杨稢,钱贵霞,牛建明,梁存柱,张庆,李昂.应用生态学报. 2014(01)
[2]   水足迹研究进展 [J].
马晶 ;
彭建 .
生态学报, 2013, 33 (18) :5458-5466
[3]   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J].
顾康康 .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02) :389-396
[4]   化石能源地生态承载力研究 [J].
方恺 ;
沈万斌 ;
郑沁敏 ;
高凯 ;
刘景帅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12) :201-205
[5]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能源足迹模型及其与传统模型的比较分析 [J].
方恺 ;
董德明 ;
沈万斌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9) :2042-2047
[6]   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 [J].
丁仲礼 ;
段晓男 ;
葛全胜 ;
张志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8) :1009-1027
[7]   中国省级行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 [J].
黄宝荣 ;
欧阳志云 ;
张慧智 ;
郑华 ;
徐卫华 ;
王效科 .
生态学报, 2008, (01) :327-337
[8]  
国家环境可持续能力的评价研究:环境可持续性指数2005[J]. 杜斌,张坤民,彭立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1)
[9]  
Ecological Footprint Policy? Land Use as an Environmental Indicator[J] . Jeroen C.J.M Bergh,Fabio Grazi.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 2014 (1)
[10]   Does the terrestrial biosphere have planetary tipping points? [J].
Brook, Barry W. ;
Ellis, Erie C. ;
Perring, Michael P. ;
Mackay, Anson W. ;
Blomqvist, Linus .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13, 28 (07) :39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