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杂种F1的生育特性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13
作者
李小雷
于卓
马艳红
刘杰
李颖飞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老芒麦; 紫芒披碱草; 染色体构型; 同工酶酶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3.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正、反交杂种F1的育性、细胞遗传学表现及育种利用潜力,对杂种F1的生育特性、染色体构型、EST同工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交(老芒麦×紫芒披碱草)F1和反交(紫芒披碱草×老芒麦)F1植株的生长势均很强,正交F1株高143.2 cm、全株浅绿色,反交F1株高129.7 cm、全株灰绿色;正、反交F1的穗型均呈双亲中间型,花药呈黄色,花粉可育率0.02%0.03%,结实率为0,说明杂种高度不育;正交F1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 C MⅠ)平均染色体构型为6.90Ⅰ+14.02Ⅱ,反交F1为7.82Ⅰ+13.59Ⅱ,减数分裂后期Ⅰ有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等不规则现象;亲本及其正、反交杂种F1分蘖期幼叶的EST同工酶酶带的位点、数目和强弱均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亲本及杂种在蛋白质水平识别的重要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电泳.[M].何忠效;张树政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2]   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杂种F的形态学及细胞学研究 [J].
于卓 ;
王晓娟 ;
刘杰 ;
马艳红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4, (04) :6-10
[3]   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杂种染色体的分子原位杂交鉴定 [J].
于卓 ;
云锦凤 ;
马有志 ;
辛志勇 .
遗传学报, 2004, (07) :735-739
[4]   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杂种加倍植株同工酶分析 [J].
马艳红 ;
于卓 ;
赵晓杰 ;
刘杰 .
草地学报, 2004, (02) :98-102
[5]   几种小麦族禾草及其杂交后代农艺特性的研究 [J].
于卓 ;
李造哲 ;
云锦凤 .
草业学报, 2003, (03) :83-89
[6]   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1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J].
于卓 ;
宋永富 ;
李造哲 ;
云锦凤 .
草地学报, 2002, (04) :258-264
[7]   几种小麦族禾草及其杂交后代基因组DNA的RAPD研究 [J].
于卓 ;
云锦凤 ;
马有志 ;
辛志勇 .
草地学报, 1999, (04) :287-292
[8]   小麦族内几种远缘禾草及其杂交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J].
于卓 ;
云锦凤 .
中国草地, 1999, (02) :5-8
[9]   染色体组分析及小麦族的系统学 [J].
卢宝荣 ;
刘继红 .
植物学通报, 1992, (01) :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