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22
作者
马文辛
刘树根
陈翠华
黄文明
张长俊
宋光永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震旦系; 灯影组;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渝东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4 [岩石物理与岩石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渝东(罗家湾)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重点探讨了与沉积环境、成岩分异(硅质含量)的关系,分析了硅质岩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SiO2>70%)中SiO2平均含量为87.57%,相对贫Fe、Mn、Al和Ti;明显富集Ag、Cr、Sb和U;Th含量则相对稳定,其余微量元素则相对亏损;总稀土(∑REE)较低,为(8.83~88.29)×10-6,平均值为29.77×10-6,δCe值为0.05~4.07,平均值为1.19,正负异常在剖面上交替出现。δEu值为0.38~0.88,平均值为0.63,不具备典型热水沉积硅质岩的δEu正异常特征。上述特征充分表明灯影组硅质岩并非是传统的热水沉积,而是热水沉积与热水交代成因,是海水和热水、沉积与成岩作用双重控制下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7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川东南丁山-林滩场构造灯影组热液白云岩特征 [J].
宋光永 ;
刘树根 ;
黄文明 ;
王国芝 ;
陈翠华 ;
马文辛 ;
张长俊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6) :706-715
[2]   上扬子地台留茶坡组与灯影组关系初探 [J].
杨艳飞 ;
徐一帆 ;
周承艳 .
贵州地质, 2009, 26 (04) :248-252
[4]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储集层致密化过程研究 [J].
刘树根 ;
马永生 ;
黄文明 ;
蔡勋育 ;
张长俊 ;
王国芝 ;
徐国盛 ;
雍自权 ;
盘昌林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485-496
[5]   热水沉积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以华南地区为例 [J].
杨海生 ;
周永章 ;
杨志军 ;
张澄博 ;
杨小强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111-115
[6]   鄂西古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J].
雷卞军 ;
阙洪培 ;
胡宁 ;
牛志军 ;
汪华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2, (02) :70-79
[7]   湘西上震旦统层状硅质岩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标志 [J].
彭军 ;
徐望国 .
地球化学, 2001, (03) :293-298
[8]   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前寒武纪热水沉积作用 [J].
彭军 ;
田景春 ;
伊海生 ;
夏文杰 .
沉积学报, 2000, (01) :107-113
[9]   雅鲁藏布缝合带硅岩的地球化学成因标志及其地质意义 [J].
王东安,陈瑞君 .
沉积学报, 1995, (01) :27-31
[10]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 周永章,涂光炽,卢焕章.沉积学报. 19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