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治理体系法治化发展的一般原理

被引:19
作者
魏昌东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腐败治理体系; 治理现代化; 代际更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262.6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对提升腐败治理效能的制度体系建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腐败治理体系建构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概念与实践体系,建构腐败治理体系的理论,揭示其基本构成,明确体系要素的建设标准,进而对国家反腐败战略进行全面的评估与代际发展,是全面提升腐败治理效能的基础。腐败治理体系由"四大支柱"构成。1.基础支柱: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国家权力结构与政权结构模式,决定腐败治理体系模式选择与权力配置关系。2.核心支柱:腐败治理的主体及其体制。根据职权分配与职能定位,腐败治理主体涉及核心主体、功能主体和参与主体三类,其体制选择模式决定治理效能。3.重点支柱:腐败治理机制体系建设。调整与优化追惩机制,丰富与强化预防机制,实现高效协同是机制建设的核心。4.关键支柱:腐败治理立法体系建设。法治化是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首要标准,中国腐败治理立法体系要加快建构其宪法和基本法基础,强化公权监督体系基础法律和预防制度体系,实现理念、结构与目标的整体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4+158 +158-15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超越“回应性”立法——中国腐败犯罪刑法立法体系发展70年之检视与完善 [J].
刘志伟 ;
尤广宇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1) :180-190
[2]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解读 [J].
卓泽渊 .
现代法学, 2020, 42 (01) :3-14
[3]   国家廉政体系的基本认知与构建中国特色监督体系 [J].
张桂林 .
政治学研究, 2019, (05) :15-22
[4]   中国腐败治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J].
刘畅 .
思想战线, 2019, 45 (04) :97-103
[7]   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机构改革的实践逻辑 [J].
庄德水 .
探索, 2018, (05) :112-120
[10]   国家监察委员会改革方案之辨正:属性、职能与职责定位 [J].
魏昌东 .
法学, 2017, (03)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