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穹隆”中的下地壳俯冲成因榴辉岩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6
作者
刘贻灿
徐树桐
李曙光
陈冠宝
彭练红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3]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安徽合肥
[4] 安徽合肥
[5] 湖北武汉
关键词
榴辉岩; 麻粒岩相; 下地壳; 罗田穹隆; 大别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在“罗田穹隆”中发现了下地壳俯冲成因榴辉岩 .榴辉岩呈透镜状或板状产于含石榴子石条带状片麻岩中 .新鲜的榴辉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等组成 ,含少量退变质的角闪石、斜长石、紫苏辉石、透辉石、(钛 )磁铁矿和石英等 .研究区榴辉岩以保留早期麻粒岩相变质矿物残留体以及经受晚期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为特征 ,指示它们由扬子镁铁质下地壳麻粒岩相岩石俯冲到深部发生变质并形成榴辉岩 ,然后折返至下地壳发生麻粒岩相退变 ,由于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仅以后成合晶形式出现 ,因而它们可能在下地壳停留时间不长 ,就又进一步被构造抬升至中上地壳而发生角闪岩相退变 .大别山造山带乃至扬子板块北缘现今缺乏厚层镁铁质下地壳 ,它们也很少出露地表 ,推测这些俯冲的镁铁质下地壳可能已拆离再循环进入地幔 .从而为“罗田穹隆”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大别山高压 -超高压岩石的形成与折返机制等研究提供了关键性的岩石学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大别造山带深部地缝合线与地表地缝合线的解耦及大陆碰撞岩石圈楔入模型:中生代幔源岩浆岩Sr-Nd-Pb同位素证据 [J].
李曙光 ;
杨蔚 .
科学通报, 2002, (24) :1898-1905
[2]   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岩及北部片麻岩的U-Pb同位素组成——对超高压岩石折返机制的制约 [J].
李曙光 ;
黄方 ;
周红英 ;
李惠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2) :977-984
[3]   大别山地壳结构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J].
张宏飞 ;
高山 ;
张本仁 ;
钟增球 ;
贾望鲁 ;
王林森 .
地球化学, 2001, (04) :395-401
[4]   大别山北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榴辉岩的分布与变质温压条件 [J].
刘贻灿 ;
徐树桐 ;
李曙光 ;
陈冠宝 ;
江来利 ;
周存亭 ;
吴维平 .
地质学报, 2001, (03) :385-395+437
[5]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Sm-Nd年龄测定及其对麻粒岩相退变质时间的制约 [J].
刘贻灿 ;
李曙光 ;
徐树桐 ;
江博明 ;
郑永飞 ;
张宗清 ;
江来利 ;
陈冠宝 ;
吴维平 .
地球化学, 2001, (01) :79-87
[6]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及多期变质增生 [J].
刘贻灿 ;
李曙光 ;
徐树桐 ;
李惠民 ;
江来利 ;
陈冠宝 ;
吴维平 ;
苏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0, (03) :417-423
[7]   北大别木子店石榴辉石岩的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 [J].
张泽明 ;
钟增球 ;
游振东 ;
胡开明 .
地球科学, 2000, (03) :295-301
[8]  
大别山造山带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徐树桐等著, 2002
[9]  
Discovery of the eclogite and its petrography in the Northern Dabie Mountain[J] . Shutong Xu,Yican Liu,Wen Su,Rucheng Wang,Laili Jiang,Weiping Wu.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0 (3)
[10]  
Determination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clogites from the northern Dabie Mountains, central China[J] . Chunjing Wei,Zhengang Shan,Lifei Zhang,Shiguang Wang,Zongguang Cha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199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