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边界

被引:31
作者
姚诗
机构
[1] 湖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不真正不作为犯; 保证人; 真正不作为犯; 结果原因支配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不真正不作为犯在我国的适用虽有不当,但不宜被整体评价为"滥用"。要划定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边界,应合理分析其适用的发展方向,从罪名和保证人地位两个维度来探究具体标准。德日两国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适用规模迥异,其原因是两国的立法导向和实践倾向不同。以此对比考察我国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适用,在罪名上应有所限制,在保证人地位的认定上则应持相对宽松的态度。基于不真正不作为犯与真正不作为犯在适用领域上的"互补",应将其限制在真正不作为犯所适用罪名的反面,即与个人法益相关的犯罪上。在保证人理论的选择上,结果原因支配说更为合理。先行行为与其他作为义务类型不同,应以刑事政策作为其理论根据,将先行行为排在作为义务体系的最末端,在司法实践中对其做区别对待。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2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中国命运:从快播案说起 [J].
高艳东 .
中外法学, 2017, 29 (01) :68-88
[3]   论不作为正犯与共犯的区分 [J].
欧阳本祺 .
中外法学, 2015, 27 (03) :717-738
[4]   刑事过失责任与不作为犯论——以刑法上的制造物过失相关事例为中心 [J].
稻垣悠一 ;
张光云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2 (02) :62-69
[5]   排他支配设定:不真正不作为犯论的困境与出路 [J].
黎宏 .
中外法学, 2014, 26 (06) :1573-1595
[6]   刑法解释论与不真正不作为犯 [J].
日高义博 ;
张光云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1 (06) :18-24
[8]   见死不救旁观者是否构成犯罪及救助义务探析——以一起“出租车司机弃置伤者致其死亡案”为切入点 [J].
杨兴培 ;
李芬芳 .
东方法学, 2013, (03) :60-68
[9]   论客观归责与过失不法 [J].
吕英杰 .
中国法学, 2012, (05) :119-132
[10]   自杀的认定及其相关行为的刑法评价 [J].
王钢 .
法学研究, 2012, 34 (04) :15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