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构造滑脱、岩浆活动和地震

被引:13
作者
王亚妹 [1 ]
万天丰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岩石圈; 构造滑脱; 断裂; 岩浆活动; 地震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岩浆活动比较发育的中国东部地区,通过研究岩浆起源深度来大致判断岩石圈底部和内部是否存在局部构造滑脱面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华北期(始新世—渐新世)的构造滑脱主要局限在岩石圈底面与先存的NW或E—W向与NNE向岩石圈断裂的交点附近。喜马拉雅期(中新世—早更新世)在先存的NNE和NE向3条岩石圈断裂(太行山断裂,郯庐断裂和东南沿海断裂)与岩石圈底面相交部位发生较强烈的滑脱。根据地震资料分析,新构造期(中更新世以来)的构造滑脱主要发生在莫霍面和中地壳附近,局部呈面状分布,但华南地区则不发育构造滑脱。现代的重力梯度带就是大陆岩石圈地幔与大洋岩石圈地幔的分界线,也是岩浆作用强烈与微弱区的分界,此界线从白垩纪到现代最大向东移动了大约200 km。作者认为,主干断层是造成岩石圈内构造滑脱的主导因素。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内部不同圈层之间的构造滑脱作用与断层控制了板内岩浆活动和地震的性质、强度及空间分布。研究结果不支持在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深部存在广泛的地幔羽和热地幔上隆作用,也不支持中国东部在新生代发生大规模的岩石圈拉张减薄作用的假说。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29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115 条
[41]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 [J].
汤加富 ;
高天山 ;
李怀坤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4, (02) :65-74
[42]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 [J].
汤加富 ;
高天山 ;
李怀坤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4, (02) :65-74
[43]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新生代玄武岩源区地幔特征及其演化 [J].
牛漫兰 ;
朱光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刘国生 .
现代地质, 2001, (04) :383-390
[44]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新生代玄武岩源区地幔特征及其演化 [J].
牛漫兰 ;
朱光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刘国生 .
现代地质, 2001, (04) :383-390
[45]   湘东南汝城盆地火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源区性质讨论 [J].
贾大成 ;
胡瑞忠 ;
卢焱 .
现代地质, 2003, (02) :131-136
[46]   湘东南汝城盆地火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源区性质讨论 [J].
贾大成 ;
胡瑞忠 ;
卢焱 .
现代地质, 2003, (02) :131-136
[47]   中国大陆及邻区中生代—新生代大地构造与环境变迁 [J].
万天丰 ;
朱鸿 .
现代地质, 2002, (02) :107-120
[48]   中国大陆及邻区中生代—新生代大地构造与环境变迁 [J].
万天丰 ;
朱鸿 .
现代地质, 2002, (02) :107-120
[49]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分布和成分特征的研究. 张德全,周季安,孙桂英.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刊 . 1982
[50]  
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成分、热结构与氧化状态研究. 方同辉. 中国地质大学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