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议与“外行”评议

被引:24
作者
王国豫
朱晓林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同行评议; 科学自主性; 社会建构; 多元评价机制; 伦理评估;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5.08.001
中图分类号
C03 [科学的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03 ; 0303 ;
摘要
同行评议作为科研评价的方法之一,是启蒙运动以来科学自主、自律精神的体现。但是,随着科学与技术、经济、政治的融合,学科的分化与交叉,科学活动后果的不确定性日益彰显,不仅科学活动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科学共同体的范围,科学活动的影响包括其负面影响也已经波及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同行评议的限度凸显,对科学研究的目的、手段和后果的社会伦理评价变得更为重要。文章将在追溯同行评议的理论基础,分析同行评议的限度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建立多元化的学术评价机制,尤其是加强对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公众在科学技术评议中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21 / 1126+1133 +11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跨学科同行评议的合理性研究 [J].
王前 ;
李丽 ;
高成锴 .
科学学研究, 2013, 31 (12) :1792-1795
[2]   纳米技术伦理研究的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J].
王国豫 ;
李磊 .
道德与文明, 2012, (04) :130-134
[3]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交叉学科同行评议专家遴选方法研究 [J].
贺颖 ;
刘友存 ;
刘慧 ;
王浩 .
图书情报工作, 2010, (20) :28-31+40
[4]   同行评议初探 [J].
孔红梅 ;
刘天星 ;
段靖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4) :1004-1008
[5]   论同行评议的改进 [J].
张彦 .
社会科学研究, 2008, (03) :86-91
[6]   默顿科学规范论的价值要素与行为规范 [J].
徐梦秋 ;
欧阳锋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1) :47-55
[7]   宗教与科学关系探析 [J].
胡春风 .
南京社会科学, 2007, (12) :48-55
[8]   同行评议研究综述 [J].
胡明铭 ;
黄菊芳 .
中国科学基金, 2005, (04) :251-253
[9]   同行评议公正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J].
龚旭 .
科学学研究, 2004, (06) :613-618
[10]   同行评议与科学自主性 [J].
朱作言 .
中国科学基金, 2004, (0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