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压麻粒岩特征、形成机制及折返过程

被引:22
作者
孙志明
郑来林
耿全如
李生
廖光宇
石文礼
张东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甘肃地调院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
[3] 甘肃地调院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 四川成都 
[4] 四川成都 
[5] 甘肃兰州 
关键词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高压麻粒岩; 形成机制; 折返过程;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一带断续分布的直白高压麻粒岩,是一套相当于下地壳根带深度形成的高压麻粒岩相岩石。该麻粒岩相地体归属印度大陆东北端,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麻粒岩相岩石之一,其变质作用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碰撞过程中发生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对于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机制及折返过程一直是人们研究和观注的焦点。本文在1∶25万墨脱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依据高压麻粒岩相岩石出露的大地构造背景,讨论了与之有关的若干问题,并提出适合该区的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机制和折返过程的新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南迦巴瓦峰地区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矿物学特征及时代 [J].
耿全如 ;
潘桂棠 ;
郑来林 ;
孙志明 ;
欧春生 ;
董翰 ;
王小伟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4, (02) :1-7
[2]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J].
丁林 ;
钟大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5) :385-397
[3]   东喜马拉雅地区高压麻粒岩岩石学研究及构造意义 [J].
刘焰 ;
钟大赉 .
地质科学, 1998, (03) :13-27
[4]   喜马拉雅地区深反射地震──揭示印度大陆北缘岩石圈的复杂结构 [J].
赵文津,K·D·纳尔逊,车敬凯,L·布朗,徐中信,郭宗汾 .
地球学报, 1996, (02) :138-152
[5]   西藏东部南迦巴瓦地区变质作用特征 [J].
王天武,马瑞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6, (02) :152-158
[6]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上新世以来快速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J].
丁林 ;
钟大赉 ;
潘裕生 ;
黄萱 ;
王庆隆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5, (16) :1497-1500
[7]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发现高压麻粒岩 [J].
钟大赉 ;
丁林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5, (14) :1343-1343
[8]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的变质岩年代学研究 [J].
章振根 ;
成忠礼 ;
赵劲松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7, (02) :133-137
[9]   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J].
郑锡澜 ;
常承法 .
地质科学, 1979, (02) :116-126+191
[10]  
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章振根等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