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主要次生林的枯落物现存量组成及持水特性

被引:17
作者
郑金萍 [1 ,2 ]
郭忠玲 [2 ]
徐程扬 [1 ]
范春楠 [2 ]
庞圣江 [2 ]
李兵 [2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华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次生林; 枯落物; 现存量; 持水特性;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11.06.017
中图分类号
S718.54 [森林群落];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吉林延边八家子林业局主要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群落枯落物层的组成和现存量及其持水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群落枯落物现存量在4.67 5.13 t.hm-2之间,其顺序为落叶阔叶林>白桦林>红松阔叶林>杂木林;各群落枯落物组成均为未分解物大于半分解物,约占总量的60%左右。对不同枯落物类型的浸水实验发现,吸水强度以半分解物的吸水最快,其次为阔叶树种枯落叶和针叶树种枯落枝,而枯落草、阔叶树种枯落枝、杂类和针叶树种枯落叶相对较慢;不同枯落物类型的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均呈极显著差异,最大持水率为杂类>枯落草>针叶树种枯落叶>阔叶树种枯落叶>半分解物>针叶树种枯落枝>阔叶树种枯落枝,最大持水量为半分解物最大,其次为阔叶树种枯落叶、阔叶树种枯落枝,针叶树种枯落叶、针叶树种枯落枝、杂类和枯落草持水量相对较小。不同群落类型持水率表现为白桦林>落叶阔叶林>杂木林>红松阔叶林,最大持水率介于291.53%364.56%之间;持水量排序与持水率一致,最大持水量在13.64 18.00 t.hm-2之间,各群落持水率和持水量均随浸泡时间增加呈对数增长,可用W=alnt+b方程拟合,拟合结果极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736 / 7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贵州喀斯特山地5种森林群落的枯落物储量及水文作用 [J].
刘玉国 ;
刘长成 ;
李国庆 ;
魏雅芬 ;
刘永刚 ;
郭柯 .
林业科学, 2011, 47 (03) :82-88
[2]   云南高原典型林分林下枯落物持水特征研究 [J].
周祥 ;
赵一鹤 ;
张洪江 ;
王雄宾 .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 (02) :248-252
[3]   北京西山主要造林树种林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 [J].
张峰 ;
彭祚登 ;
安永兴 ;
陈峻崎 ;
任云卯 .
林业科学, 2010, 46 (10) :6-14
[4]   闽北毛竹林枯落物层持水功能研究 [J].
张昌顺 ;
范少辉 ;
谢高地 .
林业科学研究 , 2010, (02) :259-265
[5]   中国森林凋落量的影响因素 [J].
凌华 ;
陈光水 ;
陈志勤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 4 (04) :66-71
[6]   不同林龄秃杉人工林凋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 [J].
何斌 ;
黄承标 ;
韦家国 ;
莫限农 ;
韦明宝 ;
荣薏 ;
陈玉萍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 (03) :44-46
[7]   长白山四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动态 [J].
刘颖 ;
武耀祥 ;
韩士杰 ;
林鹿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3) :400-404
[8]   秦岭西部山地针叶林凋落物持水特性 [J].
常雅军 ;
曹靖 ;
马建伟 ;
陈琦 ;
赵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1) :2346-2351
[9]   滇石林地质公园喀斯特山地天然林和人工林凋落物与死地被物的动态特征 [J].
吴毅 ;
刘文耀 ;
沈有信 ;
崔建武 ;
李玉辉 ;
刘伦辉 .
山地学报, 2007, (03) :317-325
[10]   三种阔叶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J].
彭耀强 ;
薛立 ;
曹鹤 ;
任向荣 ;
梁丽丽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5) :189-19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