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区海-陆下垫面差异对雷暴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23
作者
汪雅 [1 ]
苗峻峰 [1 ]
谈哲敏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宁波; 海-陆下垫面; 雷暴; 海风; WRF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6 [雷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耦合Noah陆面过程的WRF模式对2009年6月5日傍晚发生在宁波地区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下垫面覆盖类型的敏感性试验,探讨了海洋和陆地下垫面对雷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合理地模拟出雷暴的发生、发展过程。雷暴发生前期,由于海-陆强烈的热力差异,海风特征明显,海风引起的抬升运动触发了雷暴,海风形成的强辐合区对应雷暴过程累积降水量的大值区。当研究区域全部被替换成陆地后,地表的粗糙度增大,在研究区域东部由于摩擦辐合加强,产生了强烈的上升运动,多个发展旺盛的对流单体在上升运动区生成,使雷暴产生的降水区域东扩、降水量增大、雷暴维持时间延长。当研究区域所有陆地被替换成水体后,白天地表通量减小,大气边界层中湍流运动减弱,边界层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146 / 115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珠三角城市环境对对流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 [J].
蒙伟光 ;
李昊睿 ;
张艳霞 ;
戴光丰 ;
万齐林 .
大气科学, 2012, 36 (05) :1063-1076
[2]   海陆风环流在天津2009年9月26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J].
何群英 ;
解以扬 ;
东高红 ;
刘一玮 ;
孙一昕 .
气象, 2011, 37 (03) :291-297
[3]   渤海湾海风锋与雷暴天气 [J].
王彦 ;
于莉莉 ;
朱男男 ;
汪靖 .
高原气象 , 2011, (01) :245-251
[4]   边界层流场和地形特征对青岛奥帆赛场午后海风影响的研究 [J].
李庆宝 ;
苗世光 ;
刘学刚 ;
张苏平 ;
孙桂平 .
气象学报, 2010, 68 (06) :985-997
[5]   一次山地环流激发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 [J].
隋迎久 ;
蔡丽娜 ;
王昌双 .
气象, 2010, 36 (05) :78-84
[6]   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研究进展 [J].
洪雯 ;
王毅勇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 (02) :155-161
[7]   能量参数在南通地区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J].
张艳玲 ;
寿绍文 ;
张玲 ;
严迎春 ;
黄亮 .
气象科学, 2009, 29 (03) :362-367
[8]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中国夏季降水日变化模拟的影响 [J].
黄安宁 ;
张耀存 ;
朱坚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11) :1174-1184
[9]   热带对流热量与水汽收支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平凡 ;
罗哲贤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5) :1351-1361
[10]   凝结加热和地表通量对华南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生发展的影响 [J].
蒙伟光 ;
李江南 ;
王安宇 ;
冯瑞权 ;
古志明 ;
闫敬华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4) :36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