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34
作者
刘小平 [1 ,2 ]
周心怀 [3 ]
吕修祥 [1 ,2 ]
朱秀香 [1 ,2 ]
王海军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关键词
油气藏类型; 探明储量; 油气分布; 渤海海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渤海海域已探明油气储量中,构造油气藏所占比例最高(66.8%),其次是复合油气藏(25.9%)。占油气田总数34%的大中型油气田,探明油气储量却占总储量的84.4%。低凸起、凹中隆和凸起构造带油气探明储量最多,分别占总探明储量的45.3%,24.9%和22.0%。纵向上,61.0%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和55.0%的已探明天然气储量集中分布于新近系地层中。93.2%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和85.0%的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分布在小于3000m的浅-中层储层内。渤海海域油气分布是海域烃源岩、沉积体系、构造及断裂体系发育与演化等一系列地质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油气围绕富生烃凹陷近距离运移聚集;有利沉积相带、优质岩相及良好的物性决定了渤海海域发育优质储层;郯庐断裂及次级断裂控制了富生烃凹陷、圈闭及输导体系的形成与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497 / 502+509 +5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及其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 [J].
徐长贵 ;
于水 ;
林畅松 ;
王昕 ;
王粤川 ;
李慧勇 .
古地理学报, 2008, (06) :627-635
[2]   渤海辽东湾海域JZ25-1S转换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J].
周心怀 ;
余一欣 ;
魏刚 ;
汤良杰 ;
王应斌 .
石油学报, 2008, (06) :837-840
[3]   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及油气意义 [J].
余一欣 ;
周心怀 ;
魏刚 ;
汤良杰 ;
徐长贵 .
古地理学报, 2008, (05) :555-560
[4]   渤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大型油气田勘探 [J].
朱伟林 ;
李建平 ;
周心怀 ;
郭永华 .
沉积学报, 2008, (04) :575-582
[5]   营潍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演化及动力学机制 [J].
周斌 ;
邓志辉 ;
晁洪太 ;
许华明 ;
杨竹转 ;
肖兰喜 ;
王志才 ;
张永祥 .
西北地震学报, 2008, (02) :117-123
[6]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结构及分布规律 [J].
金之钧 ;
本刊编辑部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3) :385-388
[7]   郯庐断裂对青东凹陷古近纪沉积体系的控制 [J].
李春荣 ;
辛仁臣 ;
李建平 ;
刘豪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2) :209-213
[8]   郯庐走滑断裂带活动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以金县地区为例 [J].
邓津辉 ;
周心怀 ;
魏刚 ;
孙书滨 ;
王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1) :102-106
[9]   渤海海域油气藏特征统计分析 [J].
彭文绪 ;
周心怀 ;
彭刚 ;
王丽君 ;
杨波 .
中国海上油气, 2008, (01) :18-21
[10]   渤海海域油气藏特征统计分析 [J].
彭文绪 ;
周心怀 ;
彭刚 ;
王丽君 ;
杨波 .
中国海上油气, 2008, (01)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