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采后炭疽病发生与几丁酶、β-1,3-葡聚糖酶和多巴胺的关系

被引:19
作者
蒋跃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
关键词
香蕉; 炭疽病; 几丁酶; β-1; 3-葡聚酶; 多巴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6 [植物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几丁酶、β-1,3-葡聚糖酶随着香蕉术后炭疽病的发展过程,活性逐渐增加;但当果实出现明显病害症状时活性略有下降。施保功处理在抑制香蕉采后炭疽病发生的同时也抑制了芭蕉炭疽菌可能诱导的几丁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增加。多巴胺在香蕉采收时含量较高,但随着炭疽病的发生明显下降。对“黑油身”和“63-1”两个不同抗病品种分析表明,前者几丁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多巴胺含量较高与其较强的抗病性相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香蕉采后生理变化与炭疽病发病的关系 [J].
刘惠怡 ;
林爝尧 ;
彭埃天 ;
温兆清 ;
李燕文 .
中国果树, 1990, (02) :30-32
[2]   广东香蕉采后病害研究 [J].
王璧生 .
广东农业科学, 1989, (04) :42-43
[3]   高等植物几丁酶研究进展 [J].
张世明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 (01) :8-13
[4]   香蕉炭疽菌和镰刀菌潜伏侵染初步研究 [J].
古瑞琼 .
热带作物研究, 1986, (04) :63-67
[5]   控制芒果贮藏期潜伏真菌为害的研究 [J].
刘秀娟 .
热带作物学报, 1984, (02) :107-112
[6]  
Chitinase in bean leaves: induction by ethylene, purification, properties, and possible function[J] . Planta . 198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