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尺度CT成像表征致密砂岩微观孔喉结构

被引:157
作者
白斌 [1 ,2 ]
朱如凯 [1 ,2 ]
吴松涛 [1 ,2 ]
杨文静 [3 ]
Jeff Gelb [4 ]
Allen Gu [4 ]
张响响 [1 ,2 ]
苏玲 [1 ,2 ]
机构
[1]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部
[4] Xradia Inc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X射线CT三维成像; 致密砂岩储集层; 微观孔喉; 纳米—微米级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全面表征致密储集层微观孔喉分布及结构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致密砂岩储集层样品进行纳米—微米多尺度CT三维成像研究。首先利用低分辨率微米尺度X-CT扫描获取直径为2.54 cm岩心柱内部微米级别孔喉结构特征,然后根据微孔分布特征,制备多个直径为65μm的样品进行高分辨率纳米尺度扫描,重构纳米级微孔三维结构模型,最终计算出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在微米尺度下,孔喉大小不一,直径为5.4~26.0μm,呈孤立状,局部呈条带状;在纳米尺度下,微孔直径主要为0.4~1.5μm,纳米级微孔数量增多,孔喉为管状、球状,分布于矿物颗粒(晶体)内部或表面。纳米级球状微孔连通性较差,三维空间呈孤立状,多仅作为储集空间,而纳米级短管状微孔具有一定的连通性,与微米级管状微孔和邻近孤立球状纳米微孔具有一定连通性,兼具喉道与孔隙的双重功能。数值计算样品渗透率为0.843×10 3μm2,孔隙度为10%。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 [J].
郭彦如 ;
刘俊榜 ;
杨华 ;
刘震 ;
付金华 ;
姚泾利 ;
徐旺林 ;
张延玲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4) :417-425
[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J].
李相博 ;
刘显阳 ;
周世新 ;
刘化清 ;
陈启林 ;
王菁 ;
廖建波 ;
黄军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2) :172-180
[3]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石油运聚机理 [J].
王学军 ;
王志欣 ;
陈杰 ;
曾溅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3) :299-306
[4]   中国油气储层中纳米孔首次发现及其科学价值 [J].
邹才能 ;
朱如凯 ;
白斌 ;
杨智 ;
吴松涛 ;
苏玲 ;
董大忠 ;
李新景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857-1864
[5]   基于Nano-CT技术研究多孔陶瓷材料的三维结构 [J].
吴问全 ;
李伟 ;
李文杰 ;
关勇 ;
杨云昊 ;
陈洁 ;
周杰 ;
俞希跃 ;
宋香霞 ;
田扬超 ;
陈初升 .
核技术, 2010, 33 (04) :241-245
[6]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储层孔隙结构 [J].
应凤祥 ;
杨式升 ;
张敏 ;
李豫喜 ;
周宏燕 .
沉积学报, 2002, (01) :75-79
[7]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J].
刘伟新 ;
史志华 ;
朱樱 ;
曹寅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1, (03) :341-343
[8]  
油气储层地质学.[M].吴胜和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9]  
扫描电镜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M].陈丽华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
[10]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cro structural and conductivity evolution of Ni-YSZ anodes during thermal cycling based on nano-computed tomography [J].
Guan, Yong ;
Gong, Yunhui ;
Li, Wenjie ;
Gelb, Jeff ;
Zhang, Lei ;
Liu, Gang ;
Zhang, Xiaobo ;
Song, Xiangxia ;
Xia, Changrong ;
Xiong, Ying ;
Wang, Haiqian ;
Wu, Ziyu ;
Tian, Yangchao .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1, 196 (24) :10601-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