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不同林地地表径流量及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12
作者
储双双 [1 ]
刘颂颂 [2 ]
韩博 [1 ]
莫罗坚 [2 ]
王向前 [1 ]
曾曙才 [1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2] 广东省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尾叶桉; 马占相思; 径流量; 氮流失; 磷流失;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3.05.048
中图分类号
S714.7 [森林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18年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地、16年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地及采伐迹地2010年降雨集中期内的径流量,径流中各形态氮、磷浓度,氮、磷流失量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监测期内尾叶桉人工林累积径流量(211.28m3/hm2)与采伐迹地(204.05m3/hm2)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马占相思林(83.76m3/hm2)(p<0.05);尾叶桉林、马占相思林和采伐迹地径流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01,2.69,2.97mg/L,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31,0.18,0.19mg/L,不同林地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种林地氮素径流流失均以铵态氮为主,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尾叶桉林、马占相思林和采伐迹地的总氮累积流失量分别为620.33,196.14,486.15g/hm2,总磷累积流失量分别为40.66,13.64,33.45g/hm2,3种林地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氮、磷流失量均与径流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4+114 +1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J].
朱利群 ;
夏小江 ;
胡清宇 ;
胡乃娟 ;
张政文 ;
卞新民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06) :6-10
[2]   苕溪流域茶园不同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J].
刘宗岸 ;
杨京平 ;
杨正超 ;
邹俊良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02) :29-32+44
[3]   巨尾桉工业原料林地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对比分析 [J].
赵一鹤 ;
杨时宇 ;
周祥 ;
李昊民 ;
程盛慧 ;
赖建东 .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1) :77-81+88
[4]   不同施肥山核桃林氮磷径流流失特征 [J].
黄程鹏 ;
吴家森 ;
许开平 ;
姜培坤 .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 (01) :43-46+52
[5]   红壤坡地泡桐林地表径流和养分流失研究 [J].
李恩尧 ;
彭佩钦 ;
吴建平 ;
侯红波 .
湖南林业科技, 2011, 38 (02) :21-25
[6]   不同植被条件下红壤坡地果园氮磷流失特征分析 [J].
张展羽 ;
王超 ;
杨洁 ;
李新虎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 (05) :479-483
[7]   人工林林下植被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J].
李宝年 ;
杨胜涛 ;
尹小康 ;
张宇 .
防护林科技, 2010, (03) :89-90
[8]   自然降雨条件下农田地表产流及氮磷流失规律研究 [J].
焦平金 ;
许迪 ;
王少丽 ;
王友贞 ;
汤广民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3) :534-540
[9]   暴雨径流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 [J].
陈志良 ;
程炯 ;
刘平 ;
彭晓春 ;
许振成 ;
吴志峰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5) :30-33
[10]   影响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的因素探析 [J].
杨丽霞 ;
杨桂山 ;
苑韶峰 ;
李恒鹏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6) :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