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流域茶园不同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30
作者
刘宗岸
杨京平
杨正超
邹俊良
机构
[1] 不详
[2]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茶园; 顺坡种植; 等高种植; 氮磷流失; 径流;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2.02.018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苕溪流域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园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特征,于2010年5-10月对等高种植和顺坡种植2种种植模式下茶园地表径流水样进行取样测定,分析径流水样中的氮磷元素各指标的含量、形态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顺坡种植还是等高种植,茶园径流中氮素各指标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在6月底或7月初,茶园径流中磷素各指标含量的峰值出现在6月底、7月初或9月初。在整个监测时期内,等高种植茶园径流中总氮、硝氮、铵氮含量分别比顺坡种植茶园低8.54%~43.01%,4.05%~46.70%,5.92%~33.19%,但2种种植模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等高种植茶园径流水中总磷、可溶态总磷、颗粒态磷的含量分别比顺坡种植低8.51%~31.07%,0.39%~17.91%,8.45%~36.86%,2种种植模式之间径流水中总磷、颗粒态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溶态磷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顺坡种植还是等高种植,硝态氮均为茶园氮素地表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颗粒态磷则是茶园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总的来说,等高种植模式能有效地截留茶园氮磷营养元素,防止其随地表径流流失。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2+44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高寒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J].
史惠兰 ;
王启基 ;
景增春 ;
李世雄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20) :230-234
[2]   土壤对氮、磷吸附/解吸附特性研究进展 [J].
付海曼 ;
贾黎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21) :198-203
[3]   农业面源污染理论研究及展望 [J].
余进祥 ;
刘娅菲 .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01) :137-142
[4]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unoff Losses from Orchard Soils in South China as Affected by Fertilization Depths and Rates[J]. ZENG Shu-Cai~1 SU Zhi-Yao~1 CHEN Bei-Guang~1 WU Qi-Tang~(2,*2) OUYANG Ying~3 1 College of Forestry,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 (China). 2 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 (China) 3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St.Johns River Water Management District,P.O.Box 1429,Palatka,FL 32178-1429 (
[5]   雨强及施肥降雨间隔对油菜田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J].
梁新强 ;
陈英旭 ;
李华 ;
田光明 ;
俞巧钢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6) :14-17
[6]   紫色土壤氮素不同流失形式的比较研究 [J].
韩建刚 ;
李占斌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10) :209-211
[7]   不同种植模式下紫色土养分流失影响因子研究 [J].
刘玉民 ;
龙伟 ;
刘亚敏 ;
史东梅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5) :83-86
[8]   苏南丘陵森林土壤磷的固定特性研究 [J].
陈金林 ;
潘根兴 ;
吴春林 ;
田维彬 ;
于彬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4) :113-115
[9]   雨强对三峡库区黄色石灰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J].
傅涛 ;
倪九派 ;
魏朝富 ;
谢德体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2) :33-35+83
[10]   坡地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型 [J].
张兴昌 ;
邵明安 .
地理科学进展, 2000, (02) :12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