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5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人类干扰程度评估

被引:20
作者
刘慧明 [1 ]
高吉喜 [2 ]
张海燕 [3 ]
马斅良 [3 ]
徐新良 [4 ]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2]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人类干扰指数; 监测与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6 [保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705 ;
摘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集中分布着中国绝大多数的生物物种,如何保护好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2010年和2015年的2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应用人类干扰指数,分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人类干扰的程度及变化。结果表明:(1)2015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人类干扰程度以微度和轻度为主,15个优先区处于微度干扰,占优先区总面积的84.10%,13个处于轻度干扰,占优先区总面积的6.65%;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和华东华中丘陵平原区人类干扰程度较高,而西南高山峡谷区、蒙新高原荒漠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人类干扰程度很低;(2)2010-2015年,占优先区总面积84.54%的区域人类干扰程度基本持衡,人类干扰程度发生增加和下降的面积大致冲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整体变化不大,华南低山丘陵区和东北山地平原区人类干扰程度较高,且升幅超过1%,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降幅最大,为0.15%;(3)人类干扰程度较高且变化幅度大的区域,主要受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干扰及土地利用程度加深的影响,对农田、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的需求增加,退耕还林等部分生态工程实施有利于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总体上看,全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整体上人类干扰程度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且人类干扰程度高的区域分布较集中,说明国家生态保护各项政策与措施的实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1456 / 146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1]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林世滔
    陈文波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7 (05) : 938 - 946
  • [12] 陆地表层人类活动强度:概念、方法及应用
    徐勇
    孙晓一
    汤青
    [J]. 地理学报, 2015, 70 (07) : 1068 - 1079
  • [13] 1990-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的扰动
    赵国松
    刘纪远
    匡文慧
    欧阳志云
    [J]. 地理学报, 2014, 69 (11) : 1640 - 1650
  • [14] 1990–2010年中国土地覆被变化引起反照率改变的辐射强迫(英文)
    翟俊
    刘荣高
    刘纪远
    赵国松
    黄麟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 24 (05) : 789 - 801
  •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英文)
    刘纪远
    匡文慧
    张增祥
    徐新良
    秦元伟
    宁佳
    周万村
    张树文
    李仁东
    颜长珍
    吴世新
    史学正
    江南
    于东升
    潘贤章
    迟文峰
    [J].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4, 24 (02) : 195 - 210
  • [16]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评价指数
    徐涵秋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05) : 889 - 897
  • [17] 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研究进展
    武建勇
    薛达元
    赵富伟
    王艳杰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29 (02) : 146 - 151
  • [18] 长白山地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研究.[D].马琳.北京林业大学.2015, 10
  • [19] 人类活动对大明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温远光
    赖家业
    和太平
    梁宏温
    黄志辉
    覃朝忠
    黄棉
    农绍岳
    周继忠
    [J].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2) : 189 - 194
  • [20] 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
    曹铭昌
    乐志芳
    雷军成
    徐海根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29 (01) : 8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