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断裂分段生长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辽河西部凹陷鸳鸯沟断裂为例

被引:45
作者
刘哲 [1 ]
吕延防 [1 ]
孙永河 [1 ]
李彦彬 [2 ]
张东伟 [3 ]
机构
[1] 东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评价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
[3]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同生断裂; 分段生长; 最大断距相减法; 西部凹陷; 鸳鸯沟断裂; 油气成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了研究同生断层的分段生长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以辽河西部凹陷鸳鸯沟断裂为例,采用最大断距相减法恢复鸳鸯沟断裂古断距,反演其活动历史,同时对比区域地质资料,提出了鸳鸯沟断裂在凹陷东部边缘郯庐断裂所诱导的右旋走滑构造系统影响下,具有右旋张扭的特征,沿其走向由西向东逐渐破裂、分段扩展:西段和中段最先发育于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断裂在沙二段—沙一段沉积时期为相对静止,东段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新生发育,断裂各段在馆陶组以来连结为一条统一的大断裂.研究结果表明,鸳鸯沟断裂分段生长的古调节带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1)古调节带为物源进入凹陷区的优势入口,为油气聚集提供有利的储集砂体;2)古调节带构造变形复杂,发育断层、岩性及复合型油气圈闭;3)古调节带使得断裂下降盘发育横向背斜构造为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
引用
收藏
页码:793 / 7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J].
李明刚 ;
漆家福 ;
童亨茂 ;
于福生 ;
王乃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3) :281-288
[2]   渤海湾盆地变换构造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J].
杨明慧 .
石油学报, 2009, 30 (06) :816-823
[3]   渤海辽东湾海域JZ25-1S转换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J].
周心怀 ;
余一欣 ;
魏刚 ;
汤良杰 ;
王应斌 .
石油学报, 2008, (06) :837-840
[4]   陆相断陷盆地的构造层序地层分析 [J].
邓宏文 ;
郭建宇 ;
王瑞菊 ;
谢小军 .
地学前缘, 2008, (02) :1-7
[5]   伸展构造体系中传递带的控砂作用——储层预测的新思路 [J].
王家豪 ;
王华 ;
肖敦清 ;
韦阿娟 ;
廖远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1) :19-25
[6]   裂陷盆地中的构造变换带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漆家福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04) :43-50
[7]   坡洼过渡地区岩性油藏勘探实践——以齐家—鸳鸯沟地区为例 [J].
李晓光 ;
陈振岩 ;
余成 ;
回雪峰 .
特种油气藏, 2007, (02) :14-17+26+105
[8]   辽河探区油气勘探新进展与下步勘探方向 [J].
谢文彦 .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4) :1-9+33
[9]   正断层位移长度关系及其研究意义 [J].
董进 ;
张世红 ;
姜勇彪 .
地学前缘, 2004, (04) :575-584
[10]   传递带及其在砂体发育中的作用 [J].
陈发景 ;
贾庆素 ;
张洪年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