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气边界层的综合观测研究——实验介绍与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21
作者
刘罡 [1 ]
孙鉴泞 [1 ]
蒋维楣 [1 ]
刘红年 [1 ]
袁仁民 [2 ]
罗涛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市边界层; 综合观测; 近地层; 微气象特征; 归一化摩擦速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4 [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介绍了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边界层三维结构研究》在南京进行的两次城市边界层综合观测实验(时间分别在2005年夏季与2006年冬季),对实验所获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了一些城市近地层微气象学的基本特征,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主要结果为:市区气温明显高于郊区,体现出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且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异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006年冬季观测期间,市区的风速比郊区约小1 m/s,反映出城市建筑物对气流的摩擦、阻尼和拖曳等作用,这些作用使得平均风速在城市上空衰减,并使一部分气流平均动能转化为湍流动能;市区白天的感热通量与郊区相当,但潜热通量远小于郊区,因此市区的鲍恩比远大于郊区.市区下垫面储热项在地表能量分配中占有较大份额,成为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成因;夏季观测期间,市区摩擦速度均值比郊区高34%;冬季观测期间,市区摩擦速度均值比郊区高23%.这种夏季大于冬季、市区大于郊区的现象表明,由于冬/夏热力学性质和城/郊下垫面动力学性质的不同而引起湍流活动的差异;为了定量地衡量气流平均场转化为湍流场的效率,表述动量输送的强弱,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变量:归一化摩擦速度.对冬/夏两季和城/郊两地的比较发现,归一化摩擦速度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它表现为一个不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常数;通过比较水平湍流方差2uσ+2vσ与垂直湍流方差2σw的方法,来更直观地研究湍流能量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分配特征.在2006年冬季观测期间,市区的2σw/(2uσ+2vσ)平均值为0.16,郊区为0.14,市区湍流能量在垂直方向所占份额略高于郊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京城市边界层微气象特征观测与分析 [J].
刘红年 ;
蒋维楣 ;
孙鉴泞 ;
刘罡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99-106
[2]   城市水泥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的观测与分析 [J].
王成刚 ;
孙鉴泞 ;
胡非 ;
蒋维楣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70-279
[3]   人为热源对城市边界层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何晓凤 ;
蒋维楣 ;
陈燕 ;
刘罡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1) :74-82
[4]   南京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研究 [J].
陈燕 ;
蒋维楣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1) :66-73
[5]   北京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 [J].
徐祥德 ;
丁国安 ;
卞林根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815-828
[6]   对流边界层高度预报方案的改进 [J].
伍大洲 ;
孙鉴泞 ;
袁仁民 ;
姚克亚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6, (10) :1111-1116
[7]   白洋淀地区非均匀大气边界层的综合观测研究——实验介绍及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 [J].
胡非 ;
洪钟祥 ;
陈家宜 ;
刘熙明 .
大气科学, 2006, (05) :883-893
[8]   对流边界层顶部夹卷速度参数化的模拟研究 [J].
孙鉴泞 ;
蒋维楣 ;
李萍阳 ;
袁仁民 ;
姚克亚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3, (01) :122-127
[9]  
The urban boundary-layer field campaign in marseille (ubl/clu-escompte): set-up and first results[J] .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2005 (2)
[10]   Area-averaged sensible heat flux and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zero-plane displacement length over an urban surface using scintillometry [J].
Kanda, M ;
Moriwaki, R ;
Roth, M ;
Oke, T .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2002, 105 (01) :17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