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构建与优化——以秦岭地区为例

被引:43
作者
付梦娣
罗建武
田瑜
赵志平
李俊生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网络; 空间主成分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空缺分析; 秦岭地区;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804.020
中图分类号
S759.9 [自然保护区];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构建自然保护区网络并探讨保护成效最大化,逐渐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秦岭为研究区域,通过生态脆弱性、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和气候变化评价划分生态源地,选取海拔、坡度、土地利用等8个阻力因子作为生态约束条件建立阻力面,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计算生态源地的最小累积阻力面,并结合现有自然保护区体系进行保护空缺分析、确定生态廊道、辨识生态节点,构建和优化一个空间明晰的自然保护区网络。结果表明:秦岭地区生态源地面积为25088.84 km2,占总面积的24.66%,较低阻力区面积最大,占区域总面积的25.06%。结合现有自然保护区体系进行保护空缺分析,构建出由点、线、面交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包括38个生态节点、40条生态廊道、1个较大的生态源区和若干个小面积源区。以期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35 / 11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基于ZONATION的岷山山系多物种保护规划
    肖静
    崔莉
    李俊清
    [J]. 生态学报, 2016, 36 (02) : 420 - 429
  • [2] 生态阻力面模型构建及其在城市扩展模拟中的应用
    叶玉瑶
    苏泳娴
    张虹鸥
    吴旗韬
    刘凯
    [J]. 地理学报, 2014, 69 (04) : 485 - 496
  • [3] 秦岭重点保护植物丰富度空间格局与热点地区
    张殷波
    郭柳琳
    王伟
    田瑜
    李俊生
    [J]. 生态学报, 2014, 34 (08) : 2109 - 2117
  • [4] 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肖强
    肖洋
    欧阳志云
    徐卫华
    向轼
    李勇志
    [J]. 生态学报, 2014, 34 (01) : 216 - 223
  • [5] 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郭子良
    李霄宇
    崔国发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 (08) : 2220 - 2228
  • [6] 深圳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源地综合识别
    吴健生
    张理卿
    彭建
    冯喆
    刘洪萌
    赫胜彬
    [J]. 生态学报, 2013, 33 (13) : 4125 - 4133
  • [7] 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
    曹铭昌
    乐志芳
    雷军成
    徐海根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29 (01) : 8 - 16
  • [8] 面积、温度及分布区限制对物种丰富度海拔格局的影响:以秦岭太白山为例
    池秀莲
    唐志尧
    [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 (04) : 362 - 370
  • [9]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东北虎核心栖息地确定与空缺分析
    曲艺
    栾晓峰
    [J].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9) : 1866 - 1874
  • [10] 区域自然保护区群规划——以秦岭山系为例
    徐卫华
    罗翀
    欧阳志云
    张路
    [J]. 生态学报, 2010, 30 (06) : 1648 - 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