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9日新乡大暴雨天气分析

被引:14
作者
马月枝 [1 ]
钟兴华 [1 ]
宋培玲 [1 ]
王兵 [1 ]
李吉洲 [2 ]
机构
[1] 新乡市气象局
[2] 辉县市气象局
关键词
大暴雨; 副高; 西南涡;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11.01.013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和NCEP全球最终分析资料(FNL),对2010年7月19日新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南涡与副高相互作用的天气形势下,中低层切变线等影响系统造成了这次区域性大暴雨;对流层中低层副高外围强盛的西南急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大暴雨区并在此汇集,造成新乡地区上空强降水期间稳定维持深厚的湿层;中低层在新乡地区有强盛的西南急流与偏东气流的辐合,高层有较强的西南气流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整个强降水时段,新乡地区上空对流云团tbb值在-50~-44℃之间,对流发展不旺盛,新乡地区以稳定的持续性强降水为主,没有发生雷暴等强对流天气。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2009年5月9—10日华北南部强降水天气分析 [J].
杨晓霞 ;
周庆亮 ;
郑永光 ;
刘鑫华 ;
周晓霞 .
气象, 2010, 36 (06) :43-49
[2]   宁波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张晨晖 ;
刘静 ;
张程明 ;
张晶晶 .
暴雨灾害, 2010, 29 (02) :166-170+180
[3]   2007年8月2日郑州大暴雨过程分析 [J].
谷秀杰 ;
牛淑贞 ;
介玉娥 ;
林丽 ;
王友贺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 33 (02) :53-58
[4]   西风槽影响下鹤壁一次连续性暴雨分析 [J].
邢用书 ;
孙日丁 ;
赵斐苗 ;
杜滨鹤 ;
王福州 ;
李红卫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S1) (S1) :138-143
[5]   一次区域暴雨过程综合诊断分析 [J].
王珏 ;
梁琪瑶 ;
易伟霞 ;
樊李苗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 (03) :10-14
[6]   2006年7月3日豫北区域性大暴雨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J].
马月枝 ;
沈桐立 ;
王新红 ;
宋培玲 ;
田春娜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 (03) :54-60
[7]   2007年7月18—19日山东省大暴雨天气分析 [J].
杨晓霞 ;
王建国 ;
杨学斌 ;
孙军 ;
杨成芳 ;
盛春岩 .
气象, 2008, (04) :61-70+138
[8]   湖南新邵太芝庙乡特大致洪暴雨分析 [J].
周雨华 ;
刘志雄 ;
谭一洲 ;
尹忠海 ;
黄小玉 ;
彭双姿 .
气象, 2006, (11) :81-87+132
[9]   “96·8”华北暴雨数值模拟与稳定性分析 [J].
边清河 ;
丁治英 ;
董金虎 .
气象, 2006, (08) :17-22
[10]   GMSTBB揭示的1998年长江大水的异常天气成因 [J].
江吉喜 ;
范梅珠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9, (03) :33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