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被引:18
作者
王丽卿 [1 ]
吴亮 [1 ]
张瑞雷 [1 ]
张毅敏 [2 ]
机构
[1]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2]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滆湖; 底栖动物; 密度和生物量; 时空变化; 水质评价;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2.0266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9年5月-2010年2月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对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采集到底栖动物共35种,隶属于3门25属;优势种类为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克拉泊水丝蚓(L.claparedeianus)、中华河蚓(Rhyacodrilussinicus);滆湖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为374.1ind·m-2,寡毛类对密度的贡献最大,占年均密度的77.4%,最大密度出现在夏季,春季最低,St14年均密度高于其他站点;滆湖底栖动物的年均生物量为17.78g·m-2,软体动物对生物量的贡献最大,占年均生物量的97.4%,夏季生物量最大,冬季最低,St14年均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各个站点;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密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生物量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H')、Margalef多样性指数值(D)、Pielou均匀度指数值(J)和BI指数值表明滆湖水体处于中度到重度污染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990 / 19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夏季富营养化滆湖中沉水植物群落重建及水质净化效果 [J].
黄峰 ;
李勇 ;
潘继征 ;
陶花 ;
赵海光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 33 (10) :9-14+28
[2]   滆湖底质特性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伊乐藻(Elodea nattalii)生长的影响 [J].
陶花 ;
潘继征 ;
沈耀良 ;
李文朝 ;
黄峰 .
湖泊科学, 2011, 23 (03) :383-388
[3]   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研究与水环境评价 [J].
王宏鹏 ;
王新华 ;
纪炳纯 .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4 (02) :49-56
[4]   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以滆湖地区为例 [J].
高月香 ;
张永春 ;
张毅敏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S1) (S1) :68-72
[5]   乌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评价 [J].
陈浒 ;
林陶 ;
秦樊鑫 .
水生态学杂志, 2010, (06) :5-11
[6]   冬春季富营养化滆湖中沉水植被重建及净化效果 [J].
黄峰 ;
李勇 ;
潘继征 ;
李文朝 ;
陶花 .
环境科技, 2010, 23 (04) :13-16
[7]   滆湖入湖污染物控制对策研究 [J].
吴云波 ;
郑建平 .
环境科技, 2010, 23(S1) (S1) :12-14+19
[8]   丹江口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学评价 [J].
张敏 ;
邵美玲 ;
蔡庆华 ;
徐耀阳 ;
王岚 ;
孔令惠 .
湖泊科学, 2010, 22 (02) :281-290
[9]   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J].
蔡永久 ;
龚志军 ;
秦伯强 .
生物多样性, 2010, 18 (01) :50-59
[10]   滆湖鱼类学调查及渔获物分析 [J].
唐晟凯 ;
张彤晴 ;
孔优佳 ;
花少鹏 ;
王晓峰 .
水生态学杂志, 2009,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