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发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39
作者
乔治 [1 ]
黎沾良 [1 ]
李基业 [1 ]
林洪远 [2 ]
邓群 [2 ]
陆连荣 [1 ]
吕艺 [3 ]
黎君友 [3 ]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解放军第三○四医院)普外科
[2]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解放军第三○四医院)ICU
[3]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解放军第三○四医院)中心研究室
关键词
多发伤; 肠道细菌移位; 聚合酶链反应; 脓毒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41 [创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情况及其与感染并发症和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6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分别于伤后2、24和48h采集外周血,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全血中细菌DNA,进行血细菌培养,检测血浆D乳酸及脂多糖(LPS)水平。所有患者均观察30d以监测感染并发症。检测63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D乳酸和LPS水平作为对照。结果严重多发伤后2h即可从血中检测出细菌DNA,共有10例患者细菌DNA检测PCR阳性(62.50%)。PCR阳性者脓毒症发病率为100.00%,PCR阴性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100.00%,无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中70.00%发现有明确部位的感染并发症,无脓毒症患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现感染灶的患者全部PCR阳性。血细菌培养阳性率18.75%,显著低于PCR阳性率(62.50%,P<0.01)。所有PCR阳性结果中大肠杆菌DNA阳性率占70.00%(7/10例)。所有患者血浆D乳酸及LPS含量均明显升高,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结论严重多发伤后早期(伤后2h)即可发生肠道细菌移位,以大肠杆菌为主。PCR方法检测血中细菌DNA能准确反映肠道细菌移位并预告感染和脓毒症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烧伤患者血浆D-乳酸水平和肠道内IgA含量的变化 [J].
于勇 ;
盛志勇 ;
柴家科 ;
黎君友 ;
杨晓东 ;
袁仕安 ;
晋桦 ;
董宁 ;
孙丹 .
创伤外科杂志, 2003, (02) :122-124
[2]   双歧杆菌对烫伤大鼠肠道黏膜机械及生物屏障的改善作用 [J].
王忠堂 ;
姚咏明 ;
肖光夏 ;
盛志勇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 (03) :154-158
[3]   烫伤延迟复苏后肠上皮细胞凋亡诱导肠道内毒素和细菌移位 [J].
张诚 ;
盛志勇 ;
胡森 ;
高建川 ;
姚咏明 ;
董宁 ;
晋桦 ;
刘毅 ;
于晟 ;
张世范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 (03) :150-153
[4]   蛙皮素抑制失血-感染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J].
王军民 ;
张正 ;
文黎明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2, (08) :496-498
[5]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肠内营养的实验研究 [J].
万林骏 ;
杨家驹 ;
黄青青 ;
苏美仙 ;
万晓红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 (04) :213-215
[6]   创伤后肠道通透性改变血浆标志物D-乳酸的实验研究 [J].
孙晓庆 ;
付小兵 ;
张蓉 ;
吕艺 ;
邓群 ;
张诚 ;
姜小国 ;
盛志勇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0, (08) :476-478
[7]   烧伤病人早期肠源性感染临床研究 [J].
王达利 ;
王玉明 ;
程代薇 ;
王波 ;
祁建平 .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0, (02) :110-111
[8]   失血性休克促进细菌移位的发生 [J].
郑常杰 ;
贾长库 ;
时岩 .
中华外科杂志, 2000, (03) :15-17
[9]   肿瘤坏死因子和内毒素致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的中药治疗研究 [J].
次秀丽 ;
王宝恩 ;
张淑文 ;
张宁宁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9, (05) :7-10
[10]   大鼠急性肠缺血后血浆D-乳酸的变化及其与肠粘膜损害的关系 [J].
姚咏明 ;
盛志勇 ;
吴叶 ;
于燕 ;
陆连荣 .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8, (04) :2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