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扇贝异源三倍体诱导
被引:6
作者:
孟庆磊
[1
]
黄晓婷
[1
]
赵海波
[1
]
赵婷
[2
]
李宁
[1
]
王昭萍
[2
]
胡晓丽
[1
]
胡景杰
[1
]
包振民
[1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2]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扇贝;
异源三倍体;
基因组原位杂交;
染色体转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荧光显微观察表明,20℃水温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卵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精子可以正常受精和发育,具备人工诱导三倍体的可行性。亲贝充分促熟后,分开催产,以20:1的精卵比授精;在50%的受精卵排出第1极体时,以60mg/L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处理受精卵10-25min,可诱导75.23%-92.14%的三倍体;6-DMAP处理15min综合诱导效果最好,三倍体诱导率可达88.56%,孵化率可达53.52%。得到的三倍体幼虫经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验证,为含有2套栉孔扇贝染色体组和1套海湾扇贝染色体组的异源三倍体。孵化后诱导组与杂交对照组(未经6-DMAP处理)幼虫生长越来越缓慢,受精后14d其幼虫存活率分别下降到0.00067%和0.00224%,没有幼虫度过附着变态期。GISH分析显示,栉孔扇贝与海湾扇贝不同倍性的杂种后代早在担轮幼虫阶段就出现母本偏向性染色体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718 / 727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