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东昆仑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区斑岩型铜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80
作者
李世金 [1 ]
孙丰月 [1 ]
王力 [1 ]
李玉春 [2 ]
刘振宏 [3 ]
苏生顺 [2 ]
王松 [4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3]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
[4]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地质学; 流体包裹体; 岩浆流体; 斑岩铜矿; 矿床成因; 卡尔却卡; 东昆仑;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8.03.007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于近几年在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一个矿床,目前规模已达中型。文章通过对矿区西北部受岩体断裂破碎蚀变带控制的铜矿体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表明铜矿化石英脉中发育气液两相、富气相、含子矿物三相、纯液相和纯气相5类包裹体;气液两相和含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差异明显,但它们的均一温度比较一致(320~440℃),反映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流体不混溶,对成矿起重要作用;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其次为CH4、N2、H2、H2S及烃类。综合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笔者认为矿区西北部矿化应为与高中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化,它与区内强烈发育的铜铅锌多金属矽卡岩矿化均为同一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06+382 +3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青海省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J].
佘宏全 ;
张德全 ;
景向阳 ;
关军 ;
朱华平 ;
丰成友 ;
李大新 .
中国地质, 2007, (02) :306-314
[2]   柴北缘地区的两类块状硫化物矿床——Ⅱ.青龙滩式VHMS型Cu-S矿床 [J].
张德全 ;
党兴彦 ;
李大新 ;
丰成友 ;
佘宏全 ;
李进文 .
矿床地质, 2005, (06) :575-583
[3]   柴北缘地区的两类块状硫化物矿床——Ⅰ.锡铁山式SEDEX型铅锌矿床 [J].
张德全 ;
王富春 ;
李大新 ;
丰成友 ;
佘宏全 ;
李进文 .
矿床地质, 2005, (05) :4-13
[4]   从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金属矿床成矿条件 [J].
芮宗瑶 ;
李荫清 ;
王龙生 ;
王义天 .
矿床地质, 2003, (01) :13-23
[5]   NaCl—H2O溶液包裹体的密度式和等容式及其应用 [J].
刘斌 ;
段光贤 .
矿物学报, 1987, (04) :345-352
[6]  
Ernst A.J. Burke.Raman microspectrometry of fluid inclusions[J].LITHOS,2001(1)
[7]  
卢焕章等著.流体包裹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  
张文淮,陈紫英主编.流体包裹体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
[9]  
邵洁涟编著.金矿找矿矿物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