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磁共振的水平井开发孔隙动用机理研究

被引:9
作者
刘凡 [1 ]
姜汉桥 [1 ]
张贤松 [2 ]
李俊键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海油研究总院
关键词
水平井; 孔隙动用; 剩余油; 高含水期; 核磁共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5.6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利用三维物理模拟大模型驱替实验,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及T2谱测量技术,建立了一套研究高含水后期水平井挖潜动用规律的实验技术。应用本技术对Ng5–6油层水平井开采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不同孔喉尺寸孔隙动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水期,小孔隙开发程度对于驱替程度较为敏感,而大、中孔隙随驱替程度变化较小。开发过程中,大–中孔隙的原油优先动用,当油藏开发至一定程度后,小孔隙中的原油开始动用;水驱开发后期,小孔隙的动用程度甚至大于大–中孔隙的动用程度,这是由于小孔隙的渗吸作用产生的。应用水平井可以有效开发小孔隙,对主流线区和水平井附近区域的剩余油控制尤其突出,水平井附近区域对采出程度的贡献最大,高含水期采出程度高。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克拉玛依砾岩储集层微观水驱油机理 [J].
许长福 ;
刘红现 ;
钱根宝 ;
覃建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725-732
[2]   胜利油田整装油藏高含水正韵律厚油层水平井挖潜技术研究 [J].
李德庆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 (03) :59-61+7
[3]   核磁共振技术采油机理 [J].
胡志明 ;
郭和坤 ;
熊伟 ;
高树生 ;
薛蕙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S1) :38-40
[4]   岩样核磁共振分析方法及其在油田勘探中的应用 [J].
肖秋生 ;
朱巨义 .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31 (01) :97-100
[5]   核磁共振岩样分析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J].
丁绍卿 ;
郭和坤 ;
刘卫 ;
孙佃庆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06) :22-23+26+120
[6]   水驱油孔隙动用规律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J].
郭公建 ;
谷长春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57-60+9-10
[7]   陆相储层岩石核磁共振物理特征的实验研究 [J].
王为民 ;
叶朝辉 ;
郭和坤 .
波谱学杂志, 2001, (02) :113-121
[8]  
孤岛油田河流相储层结构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 束青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5
[9]  
核磁共振T2谱反演方法研究[D]. 葛成.大庆石油学院.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