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微体化石与碳酸盐溶跃面和补偿深度

被引:20
作者
陈荣华
徐建
孟翊
汪东军
刘传联
黄宝琦
张富元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
[4]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 杭州
[5] 上海
[6] 浙江 杭州
[7] 浙江 杭州
关键词
微体古生物; 碳酸盐溶跃面和补偿深度; 表层沉积;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12°~22°N,116°~122°E)表层沉积中的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硅质与钙质生物丰度和比值的定量分析以及碳酸盐含量的测定,发现碳酸盐含量、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以及钙质生物比值随水深的增大迅速减小,而底栖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的比值和硅质生物比值以及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类的百分含量却随水深的增大迅速增加.研究表明,调查区内微体化石丰度和比值以及碳酸钙含量的高低,与碳酸盐溶跃面(lysocline)和碳酸盐补偿深度密切相关,碳酸盐溶跃面和碳酸盐补偿深度南、北还存在一定差异,碳酸盐溶跃面南部较北部深,南部在2600m上下,北部则在2200m上下;碳酸盐补偿深度也是南部的较深,南部为3 600 m上下,而北部在3 400 m上下。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J].
徐建 ;
黄宝琦 ;
陈荣华 ;
张富元 .
热带海洋学报, 2001, (04) :6-13
[2]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生源和矿物碎屑组分分析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孟翊 ;
严肃庄 ;
陈荣华 ;
张富元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3) :17-22
[3]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 [J].
刘传联 ;
邵磊 ;
陈荣华 ;
成鑫荣 ;
张富元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3) :23-28
[4]  
西太平洋边缘海的冰期碳酸盐旋回.[J].汪品先.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8, 01
[5]   南海深水碳酸盐沉积作用 [J].
李粹中 .
沉积学报, 1989, (02) :35-43
[6]   南海中部海区表层沉积中有孔虫的初步研究 [J].
郑连福 .
东海海洋, 1987, (Z1) :19-41
[7]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类型与粒度特征的初步研究 [J].
罗又郎 ;
劳焕年 ;
王渌漪 .
热带海洋, 1985, (01) :33-41
[8]  
晚第四纪以来南海古海洋学研究.[M].钱建兴著;.科学出版社.1999,
[9]  
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M].业治铮;汪品先主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10]  
冲绳海槽第四纪微体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M].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中国地质大学编;.地质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