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春季西北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观测研究

被引:22
作者
高润祥 [1 ,2 ]
牛生杰 [1 ]
张华 [3 ]
辛金元 [4 ]
郭军 [2 ]
徐梅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天津市气象局
[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黑碳气溶胶; PM10;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8.05.016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西北地区兰州、敦煌和塔中3个观测站2006年3—5月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 aerosol;BC)的观测资料及相关台站PM10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观测数据,分析该地区2006年春季BC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地区BC质量浓度均值最高,达2.22μg/m3,敦煌地区为1.89μg/m3,塔中地区为2.07μg/m3,低于北京、上海和珠三角等地区,高于瓦里关本底站观测值。BC的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峰值峰谷特征,一般在12:00—14:00质量浓度低,08:00前后和20:00前后质量浓度较高,这主要取决于其源的日变化及其在近地层中的湍流交换以及大气稳定度的日变化等。表明西北地区BC与PM10的相关性非常小,相关性最好的塔中地区总体小时观测值的相关性仅为0.24,BC主要来自当地的人类活动,PM10的主要成份是沙尘气溶胶;由于沙尘气溶胶对辐射也具有一定的吸收特性,当出现沙尘天气时,BC的测量值受其影响将增加50%以上;大量的沙尘中也携带了少量BC,但其所占比例有限。
引用
收藏
页码:655 / 6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黑碳气溶胶辐射强迫全球分布的模拟研究
    张华
    马井会
    郑有飞
    [J]. 大气科学 , 2008, (05) : 1147 - 1158
  • [2] 1999—2003年我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
    杨琨
    孙照渤
    倪东鸿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1) : 92 - 96
  • [3] 黑碳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全球分布及分析
    马井会
    郑有飞
    张华
    [J]. 气象科学, 2007, (05) : 549 - 556
  • [4] 塔里木盆地西部浮尘天气特征分析
    江远安
    魏荣庆
    王铁
    霍广勇
    黄秉光
    [J]. 中国沙漠, 2007, (02) : 301 - 306
  • [5] 北方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和粒子谱的反演
    刘菲
    牛生杰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6) : 775 - 781
  • [6] 中国地区太阳分光辐射观测网的建立与仪器标定
    辛金元
    王跃思
    李占清
    王普才
    王式功
    温天雪
    孙扬
    [J]. 环境科学, 2006, (09) : 1697 - 1702
  • [7] 黑碳气溶胶研究进展Ⅰ:排放、清除和浓度
    许黎
    王亚强
    陈振林
    罗勇
    任万辉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4) : 352 - 360
  • [8] 北京市冬季PM2.5中碳组分的测量与分析
    郇宁
    曾立民
    邵敏
    崔良
    毛节泰
    周楠
    董华斌
    俞仲英
    罗志明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 265 - 270
  • [9] 2003年秋季西安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演化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李杨
    曹军骥
    张小曳
    车慧正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 229 - 237
  • [10] 北京地区不同尺度气溶胶中黑碳含量的观测研究
    娄淑娟
    毛节泰
    王美华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1) : 17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