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栽培稻演化途径之我见

被引:6
作者
陈成斌
机构
[1] 广西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普通栽培稻,起源,演化途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04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根据野生稻考察的发现,对匍匐、倾斜型野生稻的人工诱变结果,以及深水稻具有许多与野生稻相似性状,如浮生性、长芒等,笔者认为普通栽培稻起源演化途径是,匍匐型普通野生稻在深水生态条件下,生长习性由直立方向发展形成倾斜型,栽培稻中的深水稻是人类采种深水倾斜型野生稻驯化后的产物,随着生产的发展,由深水种植扩展到浅水、半干旱、旱地种植,形成深水稻、水稻、陆稻类型。普通野生稻、深水稻都属于籼稻型,但有籼粳性状的分化;陆稻、水稻都有籼粳型品种,籼粳亚种在稻种演化过程中是同期分化出来的结果;早中季稻则是由晚季稻突变演化而来;糯稻由粘稻变异而来
引用
收藏
页码:2 / 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普通野生稻辐射后M1代数量性状变异探讨 [J].
陈成斌 ;
赖群珍 ;
李道远 ;
陈家裘 ;
林登豪 .
广西农学报, 1996, (02) :1-7
[2]   广西栽培稻种的整理分类 [J].
卢玉娥 .
广西农业科学, 1995, (01) :3-5
[3]   普通野生稻资源耐冷性研究 [J].
陈成斌 ;
李道远 ;
黄勇 ;
林登豪 ;
陈家裘 .
广西农学报, 1994, (04) :1-5
[4]   广西稻种系统分类研究──Ⅱ广西稻种酯酶同工酶分析 [J].
梁耀懋,黎坤爱,陆岗,何聪,黄宇红,才宏伟,王象坤 .
西南农业学报, 1994, (04) :20-26
[5]   普通野生稻性状籼粳分化观察 [J].
陈成斌,李道远,林登豪,黄勇,陈家裘 .
西南农业学报, 1994, (02) :1-6
[6]   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分类学问题探讨 [J].
李道远 ;
陈成斌 .
西南农业学报, 1993, (01) :1-6
[7]   广西稻种的系统分类研究 Ⅰ、六项形质综合鉴别籼粳稻的研究 [J].
梁耀懋 ;
黎坤爱 ;
何聪 ;
莫豪葵 ;
庞雯 ;
黄勇 ;
王象坤 .
广西农业科学, 1993, (02) :49-53
[8]   中国普通野生稻两大生态型特征与生态考察 [J].
李道远 ;
陈成斌 .
广西农业科学, 1993, (01) :6-11
[9]   亚洲栽培稻起源、演化中两个重要稻种类型的研究 [J].
王象坤 ;
程侃声 ;
黄迺威 ;
罗军 ;
卢义宣 ;
刘光荣 .
遗传学报, 1987, (04) :262-270
[10]  
亚洲稻籼粳亚种的鉴别[M]. 云南科技出版社 , 程侃声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