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叶坤浩
龚国淑
祁小波
袁继超
蒋春先
孙小芳
王一羽
杨继芝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栽培措施; 玉米纹枯病; 玉米小斑病; 播期; 种植密度; 氮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31 [玉米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栽培措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玉米病害的发生。本文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几种常见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发生的影响。通过2012-2013年连续在四川简阳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玉米品种中,春播和夏播玉米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3.42和23.54。但玉米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4.39和86.96。45 000株/hm2和67 500株/hm2两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增加会加重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发生,但差异不显著。对纹枯病而言,两种密度下都以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1.0m+1.0m"等行距栽植时病害发生最轻。对小斑病而言,常规密度45 0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轻于宽窄行栽植的,高密栽培67 5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重于宽窄行栽植的。在供试的6个施氮水平下,未见施氮量与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综上表明,选用合适的玉米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密度和施氮量对四川盆地夏玉米茎秆抗倒性能与产量的影响(英文) [J].
陈尚洪 ;
陈红琳 ;
沈学善 ;
刘定辉 .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12, 13 (10) :2147-2151
[2]   施氮方式对川中丘陵区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J].
吴永成 ;
尹传春 ;
董云章 ;
陈明祥 ;
袁继超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01) :1-6
[3]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展望 [J].
王兆富 ;
闻禄 ;
胡美静 ;
陈玉波 ;
苏毅 ;
李惠平 ;
谢淑芳 ;
黄琼 ;
李晓花 .
辽宁农业科学, 2011, (06) :41-46
[4]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玉米杂交种川单418产量的影响 [J].
夏秋 ;
赖雄 ;
王小春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0) :16805-16807
[5]   玉米生产限制因素评估与技术优先序 [J].
王崇桃 ;
李少昆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06) :1136-1146
[6]   马铃薯与玉米多样性种植生态防治病害的试验研究(英文) [J].
何霞红 ;
朱书生 ;
王海宁 ;
谢勇 ;
孙雁 ;
高东 ;
杨静 ;
刘林 ;
李启信 ;
张绍波 ;
赵高慧 ;
胡明成 ;
姜开梅 ;
李成云 ;
朱有勇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0, 1 (01) :45-50
[7]   施氮量对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J].
林雁冰 ;
薛泉宏 .
玉米科学, 2009, 17 (04) :107-111
[8]   玉米纹枯病危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J].
严吉明 ;
郑健 ;
叶华智 ;
张敏 ;
秦芸 .
玉米科学, 2008, (05) :123-125
[9]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附视频 [J].
黄明波 ;
谭君 ;
杨俊品 ;
杨克诚 .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02) :209-213
[10]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J].
王晓鸣 ;
晋齐鸣 ;
石洁 ;
王作英 ;
李晓 .
植物病理学报, 2006, (0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