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山草地植被恢复过程土壤水库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4
作者
张扬 [1 ,2 ]
赵世伟 [1 ]
侯庆春 [1 ]
华娟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土壤水库; 植被恢复; 土壤贮水能力;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9.03.033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了解植被恢复过程土壤水库特征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为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植被恢复的土壤环境效应提供评价依据,研究了宁南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植被恢复80 a对土壤水库库容、实际贮水量和贮水效率的影响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水库总库容、吸持库容、实际贮水量、贮水效率以及土壤物理性质均在草原植被恢复25 a内不断提高,经37 a略微下降后随植被演替土壤水库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继续改善。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容重、有机质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是影响土壤水库总库容的主要因子,毛管孔隙度则是影响土壤实际贮水量和贮水效率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容重、分形维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植被恢复促使有机质积累,从而改善了土壤结构状况,提高了土壤土壤贮水能力、贮水量和贮水效率。可以认为土壤有机质积累是土壤水库功能提高的直接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00 / 203+231 +2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黄土丘陵区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响应 [J].
安韶山 ;
张扬 ;
郑粉莉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2) :66-70+82
[2]   大青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J].
巍强 ;
张秋良 ;
代海燕 ;
郭鑫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2) :111-115
[3]   植被恢复模式对黑土贮水性能及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J].
柴亚凡 ;
王恩姮 ;
陈祥伟 ;
王庆彬 ;
周一杨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1) :60-64+73
[4]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J].
安韶山 ;
张玄 ;
张扬 ;
郑粉莉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6) :109-113
[5]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响应与演变 [J].
黄懿梅 ;
安韶山 ;
曲东 ;
赵伟峰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1) :152-155
[6]   福建闽江上游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动态变化 [J].
黄荣珍 ;
李凤 ;
谢锦升 ;
岳永杰 ;
杨玉盛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6) :50-53
[7]   缙云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J].
孙艳红 ;
张洪江 ;
程金花 ;
王玉杰 ;
石健 ;
程云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2) :106-109
[8]   黄丘区退耕地植被与土壤水分养分的互动效应 [J].
焦峰 ;
温仲明 ;
焦菊英 ;
赫晓慧 .
草业学报, 2006, (02) :79-84
[9]   小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同森林植被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 [J].
刘霞 ;
张光灿 ;
李雪蕾 ;
邢先双 ;
赵玫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6) :1-5
[10]   半干旱区人工林草地土壤旱化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J].
郭忠升 ;
邵明安 .
生态学报, 2003, (08) :1640-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