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国家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37
作者
刘颖 [1 ,2 ]
李晓敏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学院
关键词
问责; 质量监测; 教育质量; OECD;
D O I
10.13861/j.cnki.sece.2016.03.001
中图分类号
G61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5 ;
摘要
OECD新近发布的《强势开端: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对其成员国在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监测、教师队伍质量监测和幼儿发展与表现监测等方面的举措和做法做了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只有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带来高回报,同时不断增长的学前教育公共投入的效益也需要得到证明,这些都成为OECD国家关注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原因。尽管各国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实践不尽相同,但仍然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趋势。首先,问责、干预、支持政府决策、为公众提供信息、改善教师表现是各国开展质量监测的主要目的。其次,各国一般采用外部监测和内部监测并行的方式,其中督导评估因其权威性与客观性,成为最常见的外部监测方式,教师自我评估因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成为教师质量监测中常用的内部监测方式。再次,质量监测内容的确定既考虑数据可得性,也考虑指标对学前教育质量的可预测性。在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的督导评估中,政府会重点考察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偏重结构性质量),但目前也开始逐渐关注过程性质量。第四,各国依据特定的目的匹配和选择一定的监测工具和方法,如对儿童发展与表现的质量监测多采用观察和描述性评价等方法,而较少采用标准化测验工具。第五,重视以恰当的方式向公众披露托幼机构服务质量监测结果。我国也应建立与完善覆盖所有托幼机构、教师和儿童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兼顾监测的问责功能和发展功能,努力实现监测主体的多元化,加强有关监测工具的科学研究和选择,充分利用质量监测数据,促进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分析与政策建议 [J].
郑名 .
学前教育研究, 2014, (08) :34-43
[2]   建设益童、惠民、利国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J].
虞永平 .
人民教育, 2014, (11) :33-35
[3]   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中需处理的三对关系 [J].
刘昊 .
学前教育研究, 2014, (01) :43-47
[4]   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几个问题 [J].
辛涛 ;
乐美玲 .
学前教育研究, 2013, (09) :3-7
[6]  
Cost-Effective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Programs from Preschool to Third Grade[J] . Arthur J. Reynolds,Judy A. Temple.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 2008
[7]  
School evalua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J] . David Nevo.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 2001 (2)
[8]  
Starting Strong III: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2 OECD. OECD Publishing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