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隐喻与教师存在之迷思

被引:2
作者
曹永国
机构
[1]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洞穴隐喻; 教师; 自我认同; 复杂性思维;
D O I
10.16222/j.cnki.cte.2017.01.004
中图分类号
G451 [教师];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作为一种教育的经典隐喻,洞穴隐喻表达了教师存在的特性和复杂形象。它并没有提供解决的具体方案,却展现了成为一个教师所要面临诸多真实困惑、各种关系之间的纠葛。洞穴隐喻以隐喻的形式保全了教师行为的完整性,提供了诸多关于教师的想象和思想阐释,迫使教师认真地思考自身,努力避免一种自我的无意识的存在、单一化的思维与规则主义的行为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好孩子:一个被遗忘的道德之隐忧 [J].
曹永国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7, (01) :91-99
[2]   《论语》的写作与教师存在之困厄 [J].
曹永国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 12 (02) :15-20
[3]  
爱弥儿与教育理想.[M].曹永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  
自然与自由.[M].曹永国; 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5]  
政治学.[M].(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著.商务印书馆.2008,
[6]  
罗念生全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7]  
文学与美国的大学.[M].(美)欧文·白璧德(IrvingBabbitt)著;张沛;张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尼各马可伦理学.[M].(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
[9]  
理想国.[M].(古希腊)柏拉图[著];靳希平选编;.商务印书馆.2002,
[10]  
爱弥儿.[M].(法)卢梭(J.J.Rousseau)著;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