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区盒8段地层古今构造特征及其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附视频

被引:19
作者
张新新
赵靖舟
马静辉
张洁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关键词
苏里格气区; 气水分布; 渗流单元; 构造特征; 控制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苏里格气区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部,近年来的勘探开发表明该区盒8段储层有近1/3的探井不同程度地产水.盒8上亚段的产气、产水井主要分布在布拉格苏木—乌审旗一带,盒8下亚段则主要分布在毛脑海庙—雷龙湾的北部及东北部地区.剖面上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多个不同含气性的渗流单元相互叠置,气水分异作用不明显.分析认为:古今区域构造背景对盒8段储层内气水宏观分布具有较重要的控制作用,表现为东部相对富气、西部相对富水,而局部构造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并不明显;K1末盒8段地层的构造面貌比较复杂,气、水多产出于构造平缓的斜坡带上.多因素的分析表明,气源条件、沉积特征、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气水分布的首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构造演化特征控制了气水分布的宏观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0+6 +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1]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二段地层水成因及气水分布规律研究[D]. 龙建勋.成都理工大学 2008
[12]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自新等著, 2003
[13]   苏里格气田储层“甜点”控制因素探讨 [J].
兰朝利 ;
何顺利 ;
张君峰 ;
门成全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45-48+122
[14]   鄂尔多斯多旋回叠合盆地形成与演化 [J].
杨遂正 ;
金文化 ;
李振宏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4) :494-498
[15]   鄂尔多斯盆地埋藏演化史恢复 [J].
陈瑞银 ;
罗晓容 ;
陈占坤 ;
喻健 ;
杨飏 .
石油学报, 2006, (02) :43-47
[16]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效气藏的形成机理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朱怡翔 ;
王兆云 ;
王朋岩 ;
刘新社 .
石油学报, 2005, (05) :9-13
[1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 [J].
李剑 ;
罗霞 ;
单秀琴 ;
马成华 ;
胡国艺 ;
严启团 ;
刘锐蛾 ;
陈红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54-59
[1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 [J].
李振宏 ;
席胜利 ;
刘新社 .
世界地质, 2005, (02) :174-181
[19]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成藏机理研究 [J].
刘圣志 ;
李景明 ;
孙粉锦 ;
肖红平 ;
刘锐娥 .
天然气工业, 2005, (03) :4-6+191
[20]   杭锦旗区块上古生界气水分布规律研究 [J].
陈淑惠 .
西部探矿工程, 2004, (09) :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