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岩石弹性波速度:对地震深反射的约束

被引:9
作者
金振民
欧新功
徐海军
H.Kern
金淑燕
侯光久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3]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4] Kiel University
[5] Kiel
[6] Germany
[7]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8] 广州
[9] 武汉
[10] 武汉
关键词
超高压岩石; 弹性波速度; 各向异性; 地震反射体;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东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4.1 [岩石力学及岩石钻探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常温常压条件对中国大陆科学钻CCSD主孔岩心的700样品进行了弹性波速度测量,并建立了主孔2000m的波速(Vp和Vs)连续剖面,为检验地球物理模型的合理解释提供了岩石物理学方面的宝贵资料。主孔中新鲜榴辉岩纵波速度(Vp)最大(7.86km/s),正副片麻岩波速最小,又分别为5.53km/s和5.71km/s,榴辉岩的波速随着退变质作用的增强而明显减小。主孔2000m总平均Vp速度为6.2km/s,它与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获得的大别-苏鲁造山带上地壳具有6.2-6.3km/s 高速层结论是一致的。大部分岩石具有明显地震波各向异性。水饱和度使岩石纵波(Vp)速度和剪切波速度(Vs)分别增加19%和6%,而使Vp的各向异性降低3%-4%。不同岩性界面的反射系数(Rc)是产生地震反射的主要原因。金红石榴辉岩与片麻岩之间具有很高的反射系数(0.24-0.31)。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化片麻岩和面理化榴辉岩使岩石各向异性和反射强度明显增加。岩石微裂隙与主孔原位波速变化有密切关系。饱水岩石速度(Vp和Vs)可以代表CCSD主孔原位状态的地震波速度。上述成果为本区地震反射体成因提供了重要的岩石物理性质约束。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韧性剪切带中片麻岩和超高压榴辉岩变形特征及其与地震波速各向异性的关系:来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680~1200米岩心的证据 [J].
陈意 ;
金振民 ;
欧新功 ;
金淑燕 ;
徐海军 .
岩石学报, 2004, (01) :97-108
[2]   江苏东海县幔源橄榄岩包体及其深部构造意义 [J].
金振民 ;
余日东 ;
杨文采 ;
欧新功 .
地质学报, 2003, (04) :451-462+595
[3]   大别山、苏鲁地区榴辉岩中新发现的微粒金刚石 [J].
徐树桐 ;
刘贻灿 ;
陈冠宝 ;
R. Compagnoni ;
F. Rolfo ;
何谋春 ;
刘惠芳 .
科学通报, 2003, (10) :1069-1075
[4]   大陆深俯冲带的地壳速度结构——东大别造山带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研究 [J].
刘福田 ;
徐佩芬 ;
刘劲松 ;
尹周勋 ;
秦建业 ;
张先康 ;
张成科 ;
赵金仁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3) :366-372
[5]  
下地壳地震深反射的可能载体:来自层状辉长岩组构和高温高压波速实验的证据[J]. 欧新功,金振民,金淑燕,H.Kern.科学通报. 2003(04)
[6]   苏鲁地体超高压矿物的三维空间分布 [J].
刘福来 ;
张泽明 ;
许志琴 .
地质学报, 2003, (01) :69-84+148
[7]   岩石弹性波速度和饱和度、孔隙流体分布的关系 [J].
史謌 ;
沈文略 ;
杨东全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1) :138-142
[8]   标定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震反射体 [J].
杨文采 ;
张春贺 ;
朱光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3) :370-384
[9]   苏北大陆科学钻探靶区岩石物理性质 [J].
余钦范 ;
郭友钊 ;
孟小红 ;
姚长利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1) :93-100
[10]   大别山榴辉岩的密度和波速及其对壳—幔循环的启示 [J].
赵志丹 ;
谢鸿森 ;
周文戈 ;
朱茂旭 ;
郭捷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1)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