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不同养分形态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田慎重
李增嘉
宁堂原
王瑜
李洪杰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动态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S345 [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90101 ;
摘要
本试验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动态分布的影响。在0~10 cm土层,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无秸秆还田处理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在10~20 cm土层,深松秸秆还田处理和常规秸秆还田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保护性耕作处理;0~20 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无秸秆还田处理总体上高于秸秆还田处理,而在20~40 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无秸秆还田处理总体上低于秸秆还田处理碱解氮含量,以耙耕处理提高的幅度最大,深松处理提高的幅度最小;0~20 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速效磷含量,0~20 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在20~40 cm土层,保护性耕作处理秸秆还田与非秸秆还田处理之间差异很小;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高于对应的无秸秆还田处理,在0~20 cm土层中,常规耕作处理无论是秸秆还田处理还是无秸秆还田处理整体上都比保护性耕作处小,这可能与常规翻耕后秸秆的深埋有关,但在20~40 cm土层中,常规耕作处理在整体上却显著高于其他保护性耕作处理。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有表层富集、下层贫化的现象;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保护性耕作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非秸秆还田处理大于秸秆还田处理,但在2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秸秆还田处理大于非秸秆还田处理,说明土壤的氮素供应情况秸秆还田处理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深度对直播稻田土壤及产量的影响 [J].
朱杰 ;
牛永志 ;
高文玲 ;
卞新民 .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06) :388-391
[2]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 [J].
逄蕾 ;
黄高宝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3) :110-113
[3]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J].
江晓东 ;
李增嘉 ;
侯连涛 ;
王芸 ;
王雪 ;
颜红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20-24
[4]   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及其溶磷特性的影响 [J].
范丙全 ;
刘巧玲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03) :130-132
[5]   不同促腐条件下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 [J].
张电学 ;
韩志卿 ;
刘微 ;
高书国 ;
侯东军 ;
李国舫 ;
常连生 .
土壤通报, 2005, (03) :360-364
[6]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严洁 ;
邓良基 ;
黄剑 .
中国农机化, 2005, (02) :31-34
[7]   免耕套种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J].
刘世平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阮慧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2) :393-396
[8]   耕作及残茬管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J].
贾树龙 ;
孟春香 ;
任图生 ;
杨云马 .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04) :37-42
[9]   北美保护性耕作及对中国的意义 [J].
杨学明 ;
张晓平 ;
方华军 ;
梁爱珍 ;
齐晓宁 ;
王洋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2) :335-340
[10]   4株溶磷细菌和真菌溶解磷矿粉的特性 [J].
林启美 ;
赵海英 ;
赵小蓉 .
微生物学通报, 2002, (06)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