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健脾补肾通络颗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脾肾阳虚型重症IgA肾病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15
作者:
陈万佳
[1
]
邓跃毅
[1
]
倪兆慧
[2
]
汪年松
[3
]
王怡
[4
]
邓伟
[5
]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内科
[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
[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
[5]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来源:
关键词:
IgA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脾肾阳虚证;
健脾补肾通络颗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7.5 [中医泌尿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通络颗粒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脾肾阳虚型LeeⅢ级及以上IgA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入选病例来自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在上海4个中心就诊的120例病理表现为LeeⅢ级及以上、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健脾补肾通络颗粒联合泼尼松;对照组用中药安慰剂颗粒联合泼尼松;两者病例数为1∶1。根据患者体重、肾功能状况,口服泼尼松的起始剂量为40~60 mg/d,共服用8~12周;其后每两周减5 mg,减至30 mg/d;再改为每月减5 mg,约治疗9个月停服。健脾补肾通络颗粒由黄芪、制黄精、杜仲、夏枯草、炒蒺藜、仙灵脾、茯苓、炒僵蚕、丹参等成分组成,疗程共48周。分别在0、4、12、24、36、48周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次要观察指标为中医证候变化、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同时观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运用混合模型进行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方法比较各疗效指标变化趋势的差别,P值<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完成病例数103例,试验组55例,对照组48例。48周时,主要疗效指标:eGFR试验组及对照组较基线均呈升高趋势(t=4.84,2.37;P<0.05),治疗至24周时试验组eGFR即大于对照组,至48周时eGFR较基线升高差值,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9,P<0.05)。次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量,试验组及对照组均较基线水平下降(t=-12.1,-8.6;P<0.05);中医证候积分较基线水平下降差值,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76,P<0.05);24 h尿蛋白量较基线水平下降差值,对照组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4,P<0.05)。试验组血清肌酐水平较基线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P<0.05),对照组血清肌酐较基线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P>0.05)。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3.33%(50/60),对照组为63.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5,P<0.05)。共出现不良事件14例,试验组5例(5/60,8.3%),对照组9例(9/60,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4,P=0.255)。结论对脾肾阳虚型LeeⅢ级及以上IgA肾病患者,健脾补肾通络颗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改善肾功能及减轻临床症状方面较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更佳,且有更好的安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54 / 259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