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刑法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迷思

被引:14
作者
欧阳本祺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解释; 方法论; 诠释学; 价值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并非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而是两种不同的解释立场:两者在方法论上并没有原则分歧,两者的分歧在于哲学基础与价值观。形式解释论采取传统的认识论诠释学;实质解释论综合认识论诠释学与本体论诠释学的观点;极端的实质解释论主张完全抛弃认识论诠释学,走向本体论诠释学。形式解释论侧重自由保障,实质解释论侧重法益保护,由此可以导出五条规则和三个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刑法学的反思性检讨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8, 13 (06) :96-111
[2]   危害性原则的当代命运 [J].
劳东燕 .
中外法学, 2008, (03) :399-418
[4]   刑法学研究中的十关系论 [J].
张明楷 .
政法论坛, 2006, (02) :3-19
[5]   认知与诠释 [J].
潘德荣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4) :63-72+206
[6]   刑法教义学方法论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5, (02) :38-56
[7]   法律解释的困境 [J].
桑本谦 .
法学研究, 2004, (05) :3-13
[8]   罪刑法定视域中的刑法适用解释 [J].
梁根林 .
中国法学, 2004, (03) :122-133
[9]   目的犯的法理探究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4, (03) :72-81
[10]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0, (01)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