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中上扬子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
被引:24
作者:
陈洪德
[1
,2
]
黄福喜
[1
]
徐胜林
[1
]
赵立群
[1
]
滑心爽
[1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中上扬子地区;
古生界;
碳酸盐岩储层;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9.04.00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构造-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动态演化观为指导,对中上扬子区震旦纪—中三叠世储层发育分布规律进行新一轮的分析,认为纵向上碳酸盐岩储层与层序格架发育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即对应于全球二级海平面变化旋回中的高水位体系域;储层非均质性强;下古生界以溶蚀、岩溶、白云化和构造缝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上古生界原生孔和次生孔均为储集空间。横向上层序格架内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有利区域具有差异性;优质储层多发育于潮坪、缓坡、岩溶斜坡和台内、台缘礁滩环境中,且与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岩溶作用和构造改造作用密切相关;上二叠统—中三叠统储层分布在纵横向上均具有特殊性。综合分析认为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和分布规律,即主要储层的发育与全球二级海平面升降旋回中的高位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且二级海平面旋回中的三级海侵旋回也为有利区域性储层发育的层位;海退旋回的晚期有利于古岩溶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而海侵旋回的初期—早期,有利于台地边缘或台内滨外滩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层序格架中的高能沉积环境、有利的岩溶和成岩环境,以及构造复合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5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