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抗氧化成份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何士敏
方平
郭利佳
机构
[1] 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关键词
鱼腥草; 抗氧化成分; 酶催化特性;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09.03.028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经测定,鱼腥草POD、SOD、CAT的酶活力依次为根>茎>叶。根、茎、叶的维生素C含量的依次为叶>茎>根。在25℃、pH7.8下,鱼腥草SOD的活性为213.71 U.g-1FW;Km值为0.032 mol/L;Vmax为0.126 OD/min;鱼腥草SOD的最适温度为25℃,在15~45℃时对SOD的活性影响不大。SOD的最适pH为8~8.5之间;鱼腥草SOD在40~50℃条件下,酶活力最稳定;Ag+、Fe2+、Fe3+对鱼腥草SOD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DTA对鱼腥草SOD有较弱的激活作用。在25℃、pH7.0下鱼腥草CAT的活性为133 U.g-1FW;Km值为0.25 mol/L;Vmax为2.63 OD/min;CAT的最适温度为20~30℃之间;CAT的最适pH为7;CAT的活性在45~55℃下最稳定;Mg2+、Cu2+和SDS对鱼腥草CAT有激活作用,EDTA、Fe2+、Ca2+、Ag+、Mn2+、Fe3+和金钱草提取液对鱼腥草CAT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25 / 6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鱼腥草中POD和PPO特性的研究 [J].
李建芳 ;
蒲彪 ;
周枫 .
中国食品学报, 2006, (04) :72-76
[2]   刺梨中维生素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稳定性研究 [J].
吕金海 ;
李胜华 ;
陈静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 (03) :223-228
[3]   鱼腥草的研究进展 [J].
吴佩颖 ;
徐莲英 ;
陶建生 .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03) :62-64
[4]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 [J].
冯优 ;
滕莉 ;
王凤山 .
食品与药品, 2006, (02) :5-8
[5]   生物过氧化氢酶研究进展 [J].
刘冰 ;
梁婵娟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5) :223-224+232
[6]   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进展 [J].
马旭俊 ;
朱大海 .
遗传, 2003, (02) :225-231
[7]   螺旋藻过氧化氢酶的比较研究 [J].
栗淑媛 ;
刘燕 ;
乔辰 ;
扈瑞平 .
微生物学通报, 2002, (06) :16-19
[8]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植物抗逆性 [J].
覃鹏 ;
刘飞虎 ;
梁雪妮 .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 (01) :31-34
[9]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J].
陈辉蓉 ;
吴振斌 ;
贺锋 ;
程旺元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1, (03) :7-13
[10]   鱼腥草研究进展 [J].
李下平 .
基层中药杂志, 2001, (03)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