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阈下教师元话语与手势语的符际关系研究

被引:9
作者
郭红伟 [1 ,2 ]
杨雪燕 [1 ]
机构
[1]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2]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元话语; 手势语; 多模态; 符际关系; 英语教师;
D O I
10.16362/j.cnki.cn61-1023/h.2020.04.010
中图分类号
H319 [语文教学];
学科分类号
050201 ;
摘要
本文从多模态社会符号学视角,结合评价理论,分析一位大学英语教师使用元话语时的手势语特征,探究教师元话语的意义潜势如何由手势语来体现,以揭示二者间符际关系。结果表明,教师元话语的人际互动意义可通过手势语所传递的情感类型、情感强度以及介入空间来体现;信息引导意义可通过指示手势和节奏手势来体现;指示手势、节奏手势以及隐喻手势均可与元话语建立起平行或融合关系,从而实现符际衔接。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教师课堂元话语多维功能对比研究 [J].
郭红伟 ;
卢加伟 .
现代外语, 2020, 43 (02) :248-259
[2]   多核并行架构:多模态研究的范式、路径及领域问题之辨 [J].
黄立鹤 ;
张德禄 .
外语教学, 2019, 40 (01) :21-26
[3]   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学习者手势使用实证研究 [J].
孙鑫 ;
张丹 .
现代外语, 2018, 41 (06) :829-839
[4]   儿童话语分析的多模态意义模块建构探索——模态系统框架 [J].
丁肇芬 ;
张德禄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 26 (01) :19-24
[5]  
多模态视角下教学手势语交际功能研究——以大学EFL课堂为例[J]. 彭圆.中国外语教育. 2015(04)
[6]   国际元话语研究新进展 [J].
付晓丽 ;
徐赳赳 .
当代语言学, 2012, 14 (03) :260-271+329
[7]   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 [J].
李战子 ;
陆丹云 .
外语研究, 2012, (02) :1-8
[8]   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再认识 [J].
杨雪燕 .
中国外语, 2010, 7 (06) :39-46
[9]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 [J].
张德禄 ;
王璐 .
外语学刊, 2010, (02) :97-102
[10]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 [J].
胡壮麟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0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