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空背景幔源物质对比与华北深部岩石圈破坏和增生置换过程

被引:60
作者
郑建平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克拉通破坏; 华北; 地幔橄榄岩; 不同时空背景; 不均匀性; 增生置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北克拉通地幔破坏作用,使之成为世界研究大陆形成演化的最理想地区之一.但有关破坏机制、时限、范围及其动力学背景,甚至破坏前岩石圈状况等相关联问题都存争议.华北东部不同时代(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位置(如地块内部与边缘、郯庐断裂带和重力梯度带)火山岩所携带捕虏体橄榄岩,及其南侧苏鲁-大别造山带地质体橄榄岩等直接的岩石圈地幔物质对比表明:华北古老岩石圈是不均一的、存在幔内薄弱带,中生代、新生代岩石圈减薄作用包括地幔伸展、熔体-岩石作用、不均匀侵蚀减薄与小幅增生增厚,从而实现难熔克拉通地幔被新生饱满岩石圈地幔置换作用等复杂过程.早中生代时,扬子大陆深俯冲碰撞引起华北岩石圈的完整性受影响甚至破坏、边缘受俯冲陆壳释放熔/流体交代改造、岩石圈地幔伸展和构造侵位以及受山根断离扰动软流圈物质上涌侵蚀等;早白垩世-早第三纪时,太平洋板块俯冲进一步扰动软流圈并强烈上涌侵蚀上覆岩石圈引起它的巨大减薄作用;晚第三纪以来上涌软流圈的热沉降作用带来小幅度岩石圈增生增厚过程,最终实现了已存岩石圈被新生地幔置换和岩石圈整体的减薄作用,并由此构成了陆内造山和克拉通盆地形成耦合过程的深部驱动力.郯庐等岩石圈深大断裂带是软流体物质上涌的良好通道,同时由于在岩石圈内部起通道作用的幔内薄弱带是不规则的,它们引导着软流圈物质侵蚀岩石圈和岩浆喷出地表的时间存在早、晚不一致现象.喷发时代为100Ma的玄武岩所捕获的橄榄岩主体是饱满的,说明华北东部的一些地区在此之前(如125~100Ma)曾有过地幔置换作用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990 / 200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96 条
  • [1] 河北阳原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矿物化学:华北岩石圈地幔演化
    陈曦
    郑建平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34 (01) : 203 - 219
  • [2] 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主要学术争论
    吴福元
    徐义刚
    高山
    郑建平
    [J]. 岩石学报, 2008, 24 (06) : 1145 - 1174
  • [3] 大陆板内构造变形及其动力学机制
    张长厚
    [J]. 地学前缘, 2008, (03) : 140 - 149
  • [4] 汉诺坝橄榄岩捕虏体原位Re-Os同位素年龄与多发地幔事件
    余淳梅
    郑建平
    WLGriffin
    [J]. 科学通报, 2007, (15) : 1814 - 1819
  • [5] 华北克拉通东部南北缘中生代火山-沉积格局及其构造转折过程
    李忠
    董仁国
    郑建平
    [J]. 古地理学报, 2007, (03) : 227 - 242
  • [6] 吉林汪清-辉南地幔透辉石微量元素及其记录的地幔熔融与交代作用
    张志海
    郑建平
    马鸿文
    [J]. 地质科技情报, 2006, (06) : 9 - 16
  • [7] 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不均一性:来自橄榄石的组成填图结果
    张宏福
    英基丰
    汤艳杰
    张瑾
    赵新苗
    牛利锋
    肖燕
    苏本勋
    [J]. 岩石学报, 2006, (09) : 2279 - 2288
  • [8] 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的重要方式
    张宏福
    [J]. 地学前缘, 2006, (02) : 65 - 75
  • [9] 华北东部橄榄岩与岩石圈减薄中的地幔伸展和侵蚀置换作用
    郑建平
    路凤香
    W L GRIFFIN
    余淳梅
    张瑞生
    袁晓萍
    吴秀玲
    [J]. 地学前缘, 2006, (02) : 76 - 85
  • [10] 用玄武岩组成反演中—新生代华北岩石圈的演化
    徐义刚
    [J]. 地学前缘, 2006, (02) : 93 -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