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24
作者
蔡华 [1 ]
马传喜 [1 ]
司红起 [1 ]
乔玉强 [1 ]
陆维忠 [2 ]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江苏省农科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单倍体; 双单倍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玉米(Zea maysL.)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诱导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用这种方法创建的DH群体是进行小麦分子标记研究和QTL分析的重要遗传材料。本文对DH群体创建过程中影响单倍体胚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植株形成等因素以及双单倍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技术、2,4-D处理、玉米花粉和小麦柱头发育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对诱导单倍体胚效果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同时对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5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提高小麦×玉米产生的单倍体成胚率的研究 [J].
蔡华 ;
马传喜 ;
司红起 ;
乔玉强 ;
陆维忠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5, (06) :28-32
[2]   不同小麦组合与不同玉米基因型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J].
蔡华 ;
马传喜 ;
陆维忠 .
作物杂志, 2005, (03) :67-69
[3]   小麦×玉米产生的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研究 [J].
蔡华 ;
马传喜 ;
陆维忠 .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03) :20-22
[4]   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J].
蔡华 ;
马传喜 ;
周淼平 ;
马鸿翔 ;
陆维忠 .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02) :11-14
[5]   小麦×玉米产生小麦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研究 [J].
陈新民 ;
张文祥 ;
崔淑兰 ;
陈孝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4) :447-450
[6]   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快速培育糯性小麦新品系 [J].
王子宁 ;
张艳敏 ;
郭北海 ;
樊爱革 .
华北农学报, 2001, (01) :1-6
[7]   染色体消失法在小麦育种中应用的研究 [J].
李大玮 ;
欧阳平 ;
邱纪文 ;
戴威廉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0, (01) :17-21
[8]   利用染色体消除法获得太谷核不育小麦纯合体 [J].
孙敬三 ;
路铁刚 ;
辛化伟 .
植物学报, 1999, (03) :28-31
[9]   由小麦×玉米获得的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后代的RFLP变异 [J].
陈纯贤 ;
孙敬三 ;
朱立煌 .
植物学报, 1999, (01) :55-59
[10]   不同杂交技术对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影响 [J].
陈新民 ;
李学渊 ;
陈孝 ;
孟繁华 ;
崔淑兰 .
作物学报, 1998, (06) :74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