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相油气地质理论新进展

被引:44
作者
朱光有 [1 ]
杨海军 [2 ]
苏劲 [1 ]
韩剑发 [2 ]
朱永峰 [2 ]
王宇 [1 ]
顾礼敬 [1 ]
刘星旺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海相; 碳酸盐岩; 原油裂解; 岩溶储层; 深层; 成藏模式; 石油地质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44.4 [石油和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一批大型海相油气田被发现,海相油气的地位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的指导下,海相油气勘探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也将会极大缓解东部陆相盆地老油区的勘探开发压力。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在成烃方面,研究认为中国海相不缺乏高有机质丰度的泥质烃源岩,纯碳酸盐岩生烃能力有限;深埋高温下原油裂解成气和高演化阶段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是海相天然气的主力气源;在低地温梯度和晚期深埋条件下,原油的稳定性较高,塔里木盆地液相石油可以赋存在9000m以上的储集层中,因此,塔里木盆地深层石油的勘探潜力很大。在储层方面,TSR溶蚀改造储层在深部更强烈、层间岩溶和顺层岩溶不受埋深限制或影响不明显,将解放深部碳酸盐岩的勘探。在油气成藏方面,大面积、准层状、连续型、缝洞型等油气富集模式的提出,拓展油气勘探的范围、降低了勘探成本;一批古老油藏的发现,提高了在构造复杂区寻找原生型海相油藏的信心。研究认为,近期海相勘探,围绕隆起斜坡部位勘探为主,主体勘探深度可以下移至9000m。
引用
收藏
页码:722 / 73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1]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具有寒武系特征原油的分布及其成因 [J].
朱光有 ;
崔洁 ;
杨海军 ;
卢玉红 ;
张斌 ;
苏劲 ;
张宝收 ;
朱永峰 .
岩石学报, 2011, 27 (08) :2435-2446
[2]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油气相态及其成因分析 [J].
张水昌 ;
朱光有 ;
杨海军 ;
苏劲 ;
杨德彬 ;
朱永峰 ;
张斌 ;
崔洁 .
岩石学报, 2011, 27 (08) :2447-2460
[3]   原生油藏调整过程的有机地球化学与岩石学证据——由乡3井看哈得逊油田的调整机制 [J].
苏劲 ;
张水昌 ;
杨海军 ;
朱光有 ;
米敬奎 ;
肖中尧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886-1898
[4]   塔里木盆地塔中礁滩体大油气田成藏条件与成藏机制研究 [J].
杨海军 ;
朱光有 ;
韩剑发 ;
武芳芳 ;
吉云刚 ;
苏劲 ;
张海祖 ;
王宇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865-1885
[5]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台地边缘层序地层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J].
郭彤楼 .
石油学报, 2011, 32 (03) :387-394
[6]   再论有机质“接力成气”的内涵与意义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王红军 ;
李永新 ;
胡国艺 ;
赵长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2) :129-135
[7]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对原油裂解成气和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J].
张水昌 ;
朱光有 ;
何坤 .
岩石学报, 2011, 27 (03) :809-826
[8]   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礁滩复合体发育动力学及其控储机制 [J].
韩剑发 ;
孙崇浩 ;
于红枫 ;
吉云刚 ;
张正红 ;
徐彦龙 .
岩石学报, 2011, 27 (03) :845-856
[9]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征与富集成藏研究 [J].
朱光有 ;
杨海军 ;
朱永峰 ;
顾礼敬 ;
卢玉红 ;
苏劲 ;
张宝收 ;
范秋海 .
岩石学报, 2011, 27 (03) :827-844
[10]   中国海相烃源岩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J].
腾格尔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1) :20-2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