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相油气地质理论新进展

被引:44
作者
朱光有 [1 ]
杨海军 [2 ]
苏劲 [1 ]
韩剑发 [2 ]
朱永峰 [2 ]
王宇 [1 ]
顾礼敬 [1 ]
刘星旺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海相; 碳酸盐岩; 原油裂解; 岩溶储层; 深层; 成藏模式; 石油地质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44.4 [石油和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一批大型海相油气田被发现,海相油气的地位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的指导下,海相油气勘探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也将会极大缓解东部陆相盆地老油区的勘探开发压力。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在成烃方面,研究认为中国海相不缺乏高有机质丰度的泥质烃源岩,纯碳酸盐岩生烃能力有限;深埋高温下原油裂解成气和高演化阶段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是海相天然气的主力气源;在低地温梯度和晚期深埋条件下,原油的稳定性较高,塔里木盆地液相石油可以赋存在9000m以上的储集层中,因此,塔里木盆地深层石油的勘探潜力很大。在储层方面,TSR溶蚀改造储层在深部更强烈、层间岩溶和顺层岩溶不受埋深限制或影响不明显,将解放深部碳酸盐岩的勘探。在油气成藏方面,大面积、准层状、连续型、缝洞型等油气富集模式的提出,拓展油气勘探的范围、降低了勘探成本;一批古老油藏的发现,提高了在构造复杂区寻找原生型海相油藏的信心。研究认为,近期海相勘探,围绕隆起斜坡部位勘探为主,主体勘探深度可以下移至9000m。
引用
收藏
页码:722 / 73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41]   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寒武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J].
翟晓先 ;
顾忆 ;
钱一雄 ;
贾存善 ;
王杰 ;
蔺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4) :329-333
[42]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台缘带油气富集特征 [J].
杨海军 ;
邬光辉 ;
韩剑发 ;
王晓丰 ;
吉云刚 .
石油学报, 2007, (04) :26-30
[43]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油气来源与运聚成藏研究 [J].
韩剑发 ;
梅廉夫 ;
杨海军 ;
邬光辉 ;
徐志明 ;
朱光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3) :426-435
[44]   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 [J].
马永生 .
石油学报, 2007, (02) :9-14+21
[45]   叠合盆地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分散可溶有机质 [J].
刘文汇 ;
张建勇 ;
范明 ;
高波 ;
张殿伟 ;
郑伦举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7, (01) :1-6
[46]   四川盆地高含H2S天然气的分布与TSR成因证据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马永生 ;
郭彤楼 ;
周国源 .
地质学报, 2006, (08) :1208-1218
[47]   TSR对深部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改造——四川盆地深部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方式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马永生 ;
戴金星 ;
周国源 .
岩石学报, 2006, (08) :2182-2194
[48]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藏的破坏类型与机理 [J].
刘卫红 ;
郭泽清 ;
李本亮 ;
饶孟余 ;
温志峰 ;
杨和山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1) :131-141
[49]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五 塔中奥陶系大型凝析气田的勘探和发现 [J].
周新源 ;
王招明 ;
杨海军 ;
王清华 ;
邬光辉 .
海相油气地质, 2006, (01) :45-51
[50]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含H2S天然气TSR成因的同位素证据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戴金星 ;
李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1) :1037-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