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地地下生物量研究进展

被引:86
作者
胡中民
樊江文
钟华平
韩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草地; 地下生物量; 地下生产力; 根系; 全球变化;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5.0106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在草地生态学研究中,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地下部分无论是生理功能还是对草地植被碳蓄积贡献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综述了中国当前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包括草地地下生物量的测定方法,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垂直空间分布规律,年度季节动态,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关系及动态,以及影响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环境因子和人为因子。最后提出了我国草地地下生物量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发展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095 / 110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31]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影响 [J].
林伟宏 ;
张福锁 ;
白克智 .
科学通报, 1999, (16) :1690-1696
[32]   CO浓度倍增对春小麦不同品系影响的试验研究 [J].
郭建平 ;
高素华 ;
白月明 ;
温民 ;
王春乙 .
资源科学, 1999, (06) :25-28
[33]   灌水对沙地草场几种植物生长的影响 [J].
张铜会 ;
赵哈林 ;
常学礼 ;
白户康人 ;
大黑俊哉 .
中国沙漠, 1999, (S1) :24-26
[34]   施肥对草木樨生产性能的影响 [J].
韩建国 ;
李鸿祥 ;
马春晖 ;
闫国智 ;
武冬鹏 .
草业学报, 2000, (01) :15-26
[35]   不同管理对山地草甸植物空间分布及生物量的影响 [J].
李连方 ;
王培 ;
王警龙 ;
宋国兴 .
草地学报, 2000, (01) :30-36
[36]   生物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J].
成文联 ;
柳海鹰 ;
王世冬 .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285-288
[37]   松嫩平原羊草草原凋落物层群落学作用的研究 [J].
郭继勋 ;
孙刚 ;
姜世成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4) :473-476
[38]   农牧交错区弃耕地生境中白草无性系的形态可塑性研究 [J].
任安芝 ;
高玉葆 ;
王金龙 .
中国沙漠, 2000, (S1) :34-38
[39]   不同密度,不同刈割高度对老芒麦种群生物量的影响 [J].
公保才让 ;
窦爱民 .
青海草业, 2000, (04) :9-12
[40]   四种早春植物生物量的动态研究 [J].
张峰 ;
上官铁梁 ;
张丽霞 .
植物研究, 2001, (03) :47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