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2006年中国东部植被覆盖度的变化

被引:23
作者
张学珍 [1 ]
朱金峰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陆地植被是影响地表水热通量,乃至气候的重要因素,植被覆盖度是气候模式(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关键参数。为更全面认识中国东部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空特征,以便于今后研究陆地植被变化对气候的反馈效应,利用NOAAA VHRR-NDVI数据集,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计算了中国东部(105°E以东)1982~2006年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84.2%,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南北差异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2)森林、灌丛、农业植被和草原的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依次减小,分别是49.9%、44.7%、40.4%和31.1%,并且植被覆盖度的季节变幅也依植被类型而异,其中森林的季节变幅最大,达31.5%,其次是灌丛,为27.7%,草原的季节变幅最小,为15.3%;(3)1982~2006年中国东部超过74%的地区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其中黄淮海平原、关中地区以及东北平原增幅相对较大,前两个地区主要表现为春季和冬季增加,后一地区则主要表现为夏季和秋季增加;在植被覆盖度降低的区域中,长三角、珠三角的降低趋势最强。上述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东部地—气相互作用提供了科学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65 / 37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近50年中国气温、降水极值分区的时空变化特征 [J].
黄琰 ;
封国林 ;
董文杰 .
气象学报, 2011, 69 (01) :125-136
[2]   基于MODIS数据的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 [J].
吴云 ;
曾源 ;
赵炎 ;
吴炳方 ;
武文波 .
资源科学, 2010, 32 (07) :1417-1424
[3]   中国区域1960~2000年活动积温年代变化和地表植被的适应性调整 [J].
徐兴奎 ;
王小桃 ;
金晓青 .
生态学报, 2009, 29 (11) :6042-6050
[4]   1982-2003年内蒙古植被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 [J].
陈效逑 ;
王恒 .
地理学报, 2009, 64 (01) :84-94
[5]   基于NOAA NDVI的中国植被绿度始期变化 [J].
武永峰 ;
李茂松 ;
刘布春 ;
白文波 ;
蒋卫国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6) :32-40
[6]   基于遥感的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 [J].
罗志军 ;
赵小敏 ;
刘耀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1) (S1) :57-60
[7]   1982~1999年我国东部暖温带植被生长季节的时空变化 [J].
陈效逑 ;
喻蓉 .
地理学报, 2007, (01) :41-51
[8]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荒漠植被盖度月变化特征及生态恢复 [J].
满多清 ;
吴春荣 ;
徐先英 ;
杨自辉 ;
丁峰 ;
魏怀东 .
中国沙漠, 2005, (01) :142-146
[9]   密云水库上游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 [J].
李苗苗 ;
吴炳方 ;
颜长珍 ;
周为峰 .
资源科学, 2004, (04) :153-159
[10]  
Increasing terrestrial vegetation activity in China, 1982—1999[J]. FANG Jingyun, PIAO Shilong, HE Jinsheng & MA Wenhong Department of Ecolog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Key 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