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油田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

被引:31
作者
李海燕
徐樟有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低渗透; 微观孔隙结构; 判别分析; 分类评价; 新立油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9.01.00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新立油田扶杨油层为例,开展了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在取心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储层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为4类,阐述了各类微观孔隙结构的特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使得扶杨油层的储层孔隙结构异常复杂,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和晶间晶内微孔等次生孔隙构成了该区的主要储集空间。孔隙喉道组合类型以小孔细喉型组合为主,中孔中喉型和中孔小喉型组合次之,少部分为微孔微细喉组合。选用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最大孔喉半径、平均孔喉半径和分选系数等参数,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判别函数,对新立油田扶杨油层进行了微观孔隙结构识别,并勾绘出主力小层的综合评价图,进一步分析表明,Ⅰ类和Ⅱ类储层为研究区的优质储层,是今后低渗透扶杨油层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112 +1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渗流特性研究 [J].
祝春生 ;
程林松 ;
阳忠华 ;
陈璞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2) :102-104+118
[2]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单相流体渗流特征 [J].
郝明强 ;
刘先贵 ;
胡永乐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6) :79-81+116
[3]   有效压力对低渗透变形介质油藏物性影响的研究 [J].
黄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4) :535-538
[4]   大庆外围扶杨油层难采储量优选界限及开发方案 [J].
周永炳 ;
崔宝文 ;
周锡生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4) :399-403
[5]   苏丹Melut盆地北部油田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J].
马明福 ;
李薇 ;
刘亚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121-124
[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相对高孔渗砂岩储集层的控制因素分析 [J].
王新民 ;
郭彦如 ;
付金华 ;
刘化清 ;
陈启林 ;
李天顺 ;
廖建波 ;
张春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35-38
[7]   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储集性分析 [J].
雷开强 ;
孔繁征 ;
张哨楠 ;
李秀华 .
矿物岩石, 2003, (03)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