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重课业负担”是概念,还是判断?——针对“过负”概念及其直接目的的探讨

被引:5
作者
山子
机构
[1]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过重课业负担; 复合体; 内涵; 直接目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有关"过负"问题的研究,浩瀚无穷,但它是一个概念,还是一个判断,则始终没有提出过。这个缺失,直接制约了减负研究的深入,对减负政策及其实践都带来不利影响。本文认为,"过负"是概念与判断的复合体,但首先应作为一个概念来揭示,因为它应对着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和教育现象,它不是能在"课业""学业"或"课程"范畴中,可加以揭示和刻画的现象或问题。"过负"内涵,可以归结为四点:外驱化、高压化、片面化和高耗化。相应地,减负直接目的或目标由此归结为三个:保护或维护好儿童的身心材质这一民族的最根本的天赋资源;保障和落实儿童权利和权益;给儿童或学生留出自我发展或自主发展的必要时空。减负的这三大目的或目标,同时也体现为向"建设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这一最终目标的努力和驱近。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增效:中小学生“减负”的最终目的 [J].
张亚珍 .
吉林教育, 2012, (25) :1-1
[2]   课改迷思——从就学出路前景的角度看教育的困境 [J].
山子 .
基础教育, 2012, 9 (04) :10-16+38
[3]   “过重课业负担”的概念分析及问题求解 [J].
山子 .
基础教育, 2011, 8 (05) :27-33
[4]   “减负”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创新人才 [J].
郭志钦 .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0, (02) :81-85